内容提要:
1.这次选举没有绝对赢家也没有绝对输家,每一方都勉强可以接受这个结果,也都有遗憾。背后也表明,在国际局势、两岸关系和选民世代更替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台湾政治又处于一个转型时期,未来将进入“大选”的延时赛。
2.随着民进党的第三次胜选,台海爆发冲突的可能性达到三十多年来的最高。
3.虽然两岸关系挑战加剧,我们仍应该保持战略定力,克服不理性急躁情绪,立足于中国崛起的全球战略框架高度思考台湾问题,在深化改革和开放中解决国家统一问题。
一、关于选情的分析
1月13日晚间,台湾两项最重要选举结果揭晓。在地区正副领导人选举方面,民进党候选人获得556.8万选票,得票率40.05%;国民党候选人获得467.1万选票,得票率33.49,;民众党候选人获得369万张选票,得票率26.49%。在“立法院”选举方面,国民党获得52席,民进党获得51席,民众党获得8席,无党籍及未经政党推荐者2席。
(近三次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各政党候选人得票情况,图片来源:联合报)
这次大选是对民进党执政成绩,各政党政纲,以及大陆台海政策的一次最全面、最直观的民意检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1. 民进党赢得了“大选”,而输掉了“立法院”,议席比上次减少10席,丢掉第一大党地位,可以说是,台湾人民对它的两岸政策投了信任票,对它的治理能力投了不信任票。
2. 国民党低开高走,一开始党内涣散、士气低落,大有在这次选战中惨败,然后泡沫化的趋势。但是下半年后,国民党越战越勇,渐入佳境,领导人选举得票率仅低于民进党不足7个百分点,与上次差距大大缩小,在立法机构又获得了第一大党地位;同时,2022年的县市长选举中,国民党获得了13个县市,而民进党获得了5个县市。现在国民党既控制了多数地方政权,又是立法机构第一大党,可以说获得了2012年选举以来最好的成绩。
(国民党重回立法机构第一大党的位置,图片来源:联合报)
但是国民党以后危机仍然深重。现在是后继无人、严重“老龄化”,外省籍三代都远离台湾这个是非之地,到美国、欧洲或香港、中国大陆发展,只有蒋万安一支独苗,而它的两岸政策表述和沉重官僚形象不能吸引本省籍年轻人,导致国民党翻过来调过去,无非都是那些老面孔。
以2019年立法机构不分区候选人平均年龄为例,国民党为55岁,民进党为48岁,民众党为41岁;2022年九合一选举国民党候选人年龄在70岁以上的占三分之一左右,而民众党不足5%,30岁以下候选人比例,国民党更是低的离谱,只有12%稍多,而民众党超过37%,时代力量、台湾基进超过50%。可以说国民党政客平均年龄比人家大了一辈,被称为“阿公党”、“老人党”,是一个没有前途的党。
(2022年“九合一”选举,各党派参选人年龄分布,资料来源:公视新闻网)
3. 民众党获得了领导人选举26.49%的选票,与民进党和国民党相比并没有明显劣势,而之前所有蓝绿民调都表明,民众党得票率不会超过15%,在蓝绿夹击下迅速边缘化。而实际选举结果打了所有民调的脸,显示出蓝绿两大党的确都有操纵影响民调之嫌。这也表明台湾的确有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希望打破蓝绿对立局面,寻求中间务实理性的道路。
但是民众党的选举结果后续影响也不必高估,因为民众党的党务组织发达程度与民进党、国民党不可同日而语,单靠柯文哲一人声望维持。台湾选举最终拼的是组织和人才,这次民众党虽然在领导人“大选”上获得了四分之一以上选票,与国民党没有太大差距,但是在立法机构选举上,仅仅获得8席,远远低于国民党的52席,反映出组织和人才的极端重要性。民众党如果不能乘胜有所突破,将会重蹈亲民党昙花一现的命运。
总体看,这次选举没有绝对赢家也没有绝对输家,每一方都勉强对这个结果可以接受,也都有遗憾。背后也表明,在国际局势、两岸关系及选民世代更替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台湾政治又处于一个转型时期,未来将进入大选的延时赛,或许再过四年,才会能真的看出民众将真正倒向哪一边。
这次选举也是对大陆的一次民意投票,这表明台湾民众对大陆的不信任和隔阂进一步增强。受中美对抗加剧,以及香港“黑暴事件”等影响,台湾民众对中国大陆的敌意、恐惧比前些年大大增加。为此,中国大陆有必要加强两岸民间交流和政党交流,此外对台思维还应该有大的创新突破,才能扭转这种民意下跌的局面。
二、关于未来四年台海局势
随着民进党第三次赢得选举,台海爆发冲突的可能性进一步提升,具体来说如下:
1. 此次当选的民进党两个候选人也都是较为强硬的“台独派”,也就是所说的“深绿”。尤其是萧美琴对中国大陆有切齿的仇恨,她一贯支持“藏独”和“港独”,又与美国、日本右翼反华势力保持密切联系,前两年佩洛西、蓬佩奥访问台湾都是她的运作结果。大概萧美琴因为是中美混血的原因,从骨子里特别痛恨“中国人”的身份,早在2007年担任“立法委员”的时候,就弹劾台湾驻韩国代表机构在双十节晚会上演唱《四海都有中国人》,疫情期间更是直呼新冠肺炎为“武汉肺炎”、“中国病毒”,与美国极端右翼政客沆瀣一气,充满对中国的种族主义敌视思维。
未来民进党政府料定会继续在对内宣传上,丑化中国大陆,推行文化上的“去中国化”,加重民众对大陆的厌恶;经济上加紧推动台资撤出大陆,向东南亚、印度、日本、美国转移,从经贸上也导向美国主导的阵营;对外加紧尾随美日对抗中国大陆,甚至在与美国军事关系上突破过去底线,倚美自保。
现在民进党的两岸战略与五六十年代蒋介石流亡政权颇有相似之处,即对内加强动员,形成恐惧气氛、一致对外;国际上则是拼命贴紧美国,加入西方阵营,一旦台海爆发冲突,拖整个西方阵营下水,将其演变成为国际问题。民进党这种做法无疑是制造麻烦,中断海峡两岸的中华民族复兴历程,导致双输格局,根本不值得任何同情叫好。
2.民进党连续三次获胜,也让很多中国大陆民众失望,认为台湾民意已经不可挽回,和平统一只是大陆一厢情愿的善良梦想,解决台湾问题只有武力统一一条路。如果民进党继续采取挑衅行为,故意在最敏感问题上刺激大陆,可能会耗尽相当部分大陆民众最后的耐心。
3.从国际局势看,过去中国方面武力统一的最大担忧是,与外部经济关系非常密切,战争将会引发国际集体制裁,对经济造成毁灭性打击,但是如果美国阵营继续在投资、贸易、技术等各方面采取脱钩断链的行为,中国对外经济依存度持续降低,意味着战争成本收益表将会发生巨大变化,也会大大增加武力解决的可能。
如果说过去台海有冲突,时不时剑拔弩张,但是自从1979年以后的大势是和解、交流,中美关系改善和两岸经贸的快速增长,都形成了消解战争的机制。但是现在两个层面都发生了逆向性的扭转,两岸回归分割对立的可能性,爆发军事冲突的可能性,都达到三十年来的最高点。所以,抑制战争、化解风险,是海峡两岸有责任感、使命感和政治眼光人们的使命。
三、关于如何应对台海局势,最终实现两岸统一的一些思考
1. 必须把台湾问题放在中国长远性的、全球性的战略框架内来考量。现在很多人说,就少啰嗦了,别谈什么“两岸一家亲”,直接统一得了,民间急统和武统的愿望在增长。笔者认为,台湾固然在民族感情上是大事,是国家完全统一最后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但是我们仍应该从中国长远的、全球性的战略上看台湾问题。我们一方面不放弃使用武力,对台独的底线不能丝毫放松,另一方面也要保持战略定力,要在全局性利益和局部性利益上有轻重缓急之分。
具体来说,我们需要评估武力统一台湾的话,对于中国大陆产生的价值和造成的损失。客观上讲,台湾GDP过去相当于半个大陆,但是现在只有大陆的6%,只能在各省排名第10,在河南、湖北等之后,即便是统一台湾,对于中国经济和军事的提升没有实质意义。某种程度上讲,台湾对大陆是感情价值,大于实际利益价值。
台湾对美国来说,也没有并非大家想象的具有那么重要的战略价值,美国西太地区战略的重要性依次为日本、澳大利亚、韩国、菲律宾,接下来才可能是台湾,统一台湾也不会改变中美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力量对比。对于美国来说,也主要是利用中国文化中对领土和国家统一的特殊情感,来操纵台湾问题,而不是因为台湾对美国西太战略优势真的有多么关键,所以,我们对美国的做法也要有清晰判断,避免被它牵着走,陷入它所制造的“台海陷阱”。
反倒是过早武力统一台湾,会招来与全球主流国家的全面变差,影响中国全球性的战略和利益的实现,让中国错失几百年不遇的崛起机遇。因此,二者相比,一定要有战略缓急轻重之分,追求统一是不能松懈的目标,但是步骤和方式都应该做周密预演规划,和平促统虽然希望在降低,但仍是代价最小的选择。
2. 经营两岸关系要有新思维,以降低冲突可能性,并为统一创造民意基础。有人说现在备战是第一,不要搞什么两岸互通互往了,搞也没有用。笔者认为无论什么时候统一,何种方式统一,都要增加台湾人民对大陆的好感,强化他们对中国国族身份和文化的认同感。民进党越是煽动台湾人民仇视大陆,我们越应该有耐心、有必要做好对台交流工作。
除了过去传统的交往渠道和交往方式外,还应该重点考虑抓住年轻人,只有抓住台湾年轻人,才能抓住台湾未来;其次,应该意识到随着泛蓝的进一步衰微,单靠与泛蓝阵营的交往,已经无法达到稳定台海局势的需要,必要的时候要考虑加强与民进党温和派的互动,孤立民进党强硬派,达到最大程度分化敌视大陆的势力,化解冲突风险的需要。
3. 两岸统一最终是靠实力说话,必须抓住战略机遇期,深化改革、优化开放,迅速提高中国大陆的各方面实力。最近马英九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提出,两岸必须统一,可以实现统一,但是前提是大陆实现民主化,两岸政治制度趋同。很多大陆人也持有这个观点,认为制度差异是阻碍统一的最大因素,台海迟迟不能统一是因为大陆不进行政治改革,而不是台独。
其实,这是一种理想化的认知,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并不是民族统一的唯一决定因素,它更多受制于利益现实。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朝鲜和韩国都采取一样的政治制度,半岛会实现统一吗?我想也未必,因为朝鲜半岛分裂符合相当大国的利益,使他们插手地缘政治的机会,无论美国、日本,还是俄罗斯都乐见半岛的分裂。制度趋同有助于创造统一氛围,减少统一后的融合冲突,但是未必导致统一。
台海问题也是如此,台海问题本质是中美关系的问题,是中美国家利益和西太平洋秩序的问题。即便是两岸采取同样的制度,美国和它的伙伴日本等也不愿意看到中国大陆与台湾的统一,因为他们的力量优势会削弱,会丧失一个牵制中国的重要棋子。
既然是利益问题,要么是通过协商、利益交换作为解决途径,要么就是靠实力说话。在目前协商不可能的情况下,台海统一的根本问题那就只能是中美实力对比问题。当中国的经济总量是美国的1.5倍、日本的10倍,远远大于它们之间总和的时候,恐怕美国就会选择“务实”、“理性”,自我调整心态了,开始愿意接受两岸一起协商实现统一,愿意承认中国实现统一的合理性,或者愿意把台湾作为一个可以交换的棋子了。
话说回来,如何增加中国的实力呢?目前看,无非还是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解决一些体制性顽疾,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和人民消费力;提升法治水平,改善营商环境,激励创新;完善优化监管机制,提升文化软实力;改善与主要国家的关系,加快中外贸易金融上的接轨,提升中国在国际经济上的话语权。中国过去的经济快速增长来自于改革和开放,未来仍是。根本上讲,改革和自新才是实现国家统一最节约成本之道,我们仍应该在深化改革和开放中解决国家统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