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身在南京的智力残疾人,被错误认定在广东参与团伙抢劫,入狱九年后出狱含冤离世。他的哥哥为其伸冤多年,始终未果,得了癌症。

针对这起案件,新京报记者韩福涛持续跟踪调查了近三年,发出多篇报道,并联系了北京青年报等多家媒体持续追踪报道。终于,法院重审,该人被改判无罪。

今天,“改变de力量”专访了新京报记者韩福涛,请他谈了对这起案件追踪三年的心路历程。

1

记者调查三年,发出多篇报道

2007年,有智力残疾的李四强在南京被警方抓捕。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人民法院认定李四强参与多起团伙抢劫案件,以抢劫罪对李四强判刑。

2016年,李四强出狱,不久后病逝。

李四强的哥哥为他申诉,称弟弟从未去过案发地广东汕头,当时是因为身揣在逃人员刘西文的身份证而被误抓,弟弟是冤枉的。

他找到县里的律师求助,律师帮他申诉,始终未能得到相关部门答复。

2021年,新京报记者韩福涛回安徽利辛县老家休假,在与同学聚会中,听一名做律师的同学说起了该案,韩福涛感到“太离谱”。

韩福涛从做律师的同学手中拿到了李四强案的部分卷宗,他发现,对李四强的讯问笔录中多处出现前后矛盾、“经不起推敲”的低级错误。

被问到自己和父母姓名,李四强的几次回答前后不一,有说自己叫刘西文的,有说自己叫李四强的,而在自称是刘西文的讯问笔录中,李四强还准确回答出刘西文父母的姓名。

这个细节引起了韩福涛的质疑。按照常理,平常人连自己同学、朋友的父母姓名都不会知道,何况是李四强根本不认识的“刘西文”。

韩福涛到李四强家采访。他问李四强的哥哥和律师,刘西文的情况,律师称刘西文仍逍遥法外。

此时,距离李四强被抓已过去14年。韩福涛“大为震惊”。

韩福涛感到光看书面材料不够,必须实地调查走访,获取更多的线索。

2021年12月,韩福涛到该案其他同伙所在的村庄进行调查。“一到村里打听,大家都知道这个人抢劫了。”

韩福涛找到第一个同伙,但采访遭拒,又找到第二个同伙,该人告诉韩福涛,李四强确实没有参与抢劫,但当韩福涛追问刘西文是否一起参与过抢劫,该人闭口不谈。

后来,第三名同案犯也出狱了。韩福涛到他家采访,一开始该人不愿意见他,韩福涛请了村里的好几位村民帮忙做工作,最后该人告诉韩福涛:李四强这个人,他根本不认识。

这时,韩福涛没有贸然刊发报道。他担心此时发稿可能会惊动刘西文,他若逃跑了,公安机关办案难度会变大。

于是,韩福涛与李四强的哥哥经过商量,由家属向当地公安举报。跟韩福涛预想的一样,当民警找到刘西文时,刘西文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此时,距李四强被抓已过了15年。

真凶落网,李四强的家属很高兴,韩福涛也很高兴。

他们认为,这下真凶都被抓了,李四强应该很快能够沉冤昭雪。

然而,事与愿违。

两名同案犯的口供视频、签字等材料曾被邮寄给广东的法院。但真凶落网两三个月后,李四强的申诉仍然未得到相关部门的答复。韩福涛的稿子也因故未能刊发。

但韩福涛没有放弃,联系了其他媒体同行。他将线索告诉了北京青年报记者李东,李东经过实地采访调查,于2023年2月21日在北京青年报刊发了深度报道《一张身份证牵出真假两个抢劫犯》。

但没过多久,韩福涛得到一个坏消息,法院在报道刊发之前,就出了刘西文的判决书,判决书认定刘西文构成抢劫罪,同时将李四强列为同伙。

李四强家属心凉了半截儿。本以为真凶落网,能还李四强的清白,没想到会这样。

李四强哥哥的精神头儿一下子没了,食欲也没了。后来一查,胰腺癌晚期。

经过努力,2023年5月6日,新京报刊发记者韩福涛的新闻报道《“李四强抢劫案”申诉正在审查,抢劫案实际参与者刘西文获刑十年》。

报道刊发后,申诉仍然没进展。韩福涛利用自己的业源关系,向最高检、最高法都进行了反映。

同时,他将案件线索告诉了红星新闻,红星新闻经过调查采访,于2023年10月,刊发了报道《智障男子被当劫犯坐牢9年 家属:案件申诉已经4次延期》。

2024年1月,广东高院决定对李四强案件重审。韩福涛随即刊发报道《家人连续申诉八年,“智障男子抢劫案”启动再审》。

在这篇稿件中,韩福涛将整个案件的缘由、追踪、调查、申诉过程,进行了一次梳理总结。

他在这篇报道中再次提到:“多名犯罪同伙否认认识李四强”。

这篇报道引起了顶端新闻、封面新闻等多家媒体的关注,做出追踪报道。

广东高院立案重审后,三名法院工作人员亲自将重审决定书送到李四强哥哥李奎星的病榻前。

在广东高院的重视下,案件重审进度很快。2024年4月,案件改判,宣告李四强无罪。

韩福涛再次刊发报道《李四强无罪判决书公开:不排除指供、诱供可能》。

报道中,韩福涛写到了当初办案的问题:原审同案人对李四强、李四强对同案人的辨认,违反辨认规则;无证据证明李四强有顶罪或包庇情形;原审裁定以更正身份信息的方式确认原审被告人李四强刑事责任违反法定程序。

2

没有媒体关注,案件会沉寂

今天,“改变de力量”对话新京报记者韩福涛,请他讲述了采访经历。

改变de力量:这个冤案多年后能获得改判,你认为媒体的作用是如何体现的?

韩福涛:我觉得各方面因素都有,如果没有媒体持续关注报道,案件就会在大量案件中沉寂大海,没有任何动静。这个案件中,首先因为当事人是我的老乡,律师是我的同学,我才能获知到案件线索,同时,案件超乎寻常的离奇,引起了我作为记者的调查职业本能,进行了实地调查,为申诉提供了扎实的证据。此外,家属和律师一直坚持不懈地申诉,李四强哥哥坚持申诉了8年,这种坚持也是非常难得的。

改变de力量:你坚持调查追踪了3年,最大感触是什么?

韩福涛:有一点感触很深,很多申诉案件,只有证据做的扎实,案件平反相对会顺利一些。有一些案件最终没有获得改判,原因有很多,证据不扎实肯定是影响较大的因素。

还有很多冤案是被淹没的,并未被人关注到的,全国哪有那么多的当事人有能力找到北京的律师、记者,大部分人没有精力和资源。

改变de力量:后续你还会持续关注吗?

韩福涛:会的,我会持续关注案件后续的赔偿以及追责,这个案件还有很多疑问待解,例如,李四强为什么会被错当刘西文而被抓、法院连续三次都得错判,是哪些环节出了问题等等。目前,赔偿推动进展不是很顺利,追责就更难了,案件时隔太久,民警办案都是2007年的事了,经手民警对有些有疑问的问题都已经“记不清了”。所以有难度,但是李四强家属在努力,我也会继续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