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评论

保持冷静与克制,求同存异,才能找到双方的利益平衡点。

日前,据九派新闻报道,有网友发视频称,在北京地铁10号线上,一老人要一女子让座给他,二人发生争执,老人随即对女子动手袭扰,引起网友热议。6月25日中午,北京市公安局公共交通安全保卫分局就此事发布警情通报:“6月24日13时许,在地铁10号线从知春里开往知春路站的列车上,违法行为人叶某某(男,65岁)因座位问题与另一乘客发生纠纷,扰乱乘车秩序。目前,北京公交警方已依法对叶某某行政拘留。”

媒体:老人地铁里袭扰不让座女子被拘,谁用暴力谁没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视频显示,老人和女子是因为让座问题产生争执的,“我说你可不可以让我坐,怎么了,没毛病吧?”老人边说边指着该女子,“我不是强迫你让老年人坐”。随后,女子回应称“别动手,我可以让座给别人,就是不让给你”。如果说只是口舌之争,或许还不会导致矛盾激化,但紧接着,老人便持拐杖对女子动手袭扰,引起旁人的谴责。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地铁、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也能体现一个人的素养。但话说回来,年轻人给老人让座,只能说是一种值得倡导的道德风尚,而很难被界定为强制性的义务。涉事女子不论出于何种理由,不愿给老人让座,最多只能说是不礼貌,顶多受到社会舆论的批评,这绝不是老人对其施加暴力伤害的理由。当这名老人动起手来时,问题的性质已经变了。滥用暴力的一方,有理也会变没理,同时也逃脱不了法律的惩戒。

从社会风尚的角度来看,年轻人应当尊老敬老,老年人也要与年轻人相互体谅。在地铁这样的公共场合,确实应该尽量给予老年人必要的照顾。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理解应该是相互的,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尊重。年轻人和老人之间,或许对一件事存在一定认知差异,但应该尽量换位思考、求同存异,而不是仅仅站在自己的角度偏狭地看问题,导致小问题上升为大矛盾。

从地铁秩序管理的维度来说,任何冲突都不是在一瞬间发生的,往往都有一个矛盾不断升级的过程,比如,这起矛盾一开始就是口舌之争,逐渐升级为暴力行为。

在这起事件中,涉事老人已被拘留。不过,能够从此事中汲取经验的,其实不止是事件的当事人。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形形色色的突发情况,和陌生人发生矛盾,这时,学会换位思考十分重要。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多设身处地地考虑其他人的情况,是很有必要的。此外,体谅永远是化解矛盾的良方,保持冷静与克制,求同存异,才能找到双方的利益平衡点。

撰文/黄帅

编辑/杨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