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行业处于草莽扩张期时,曾吸纳了许多初出茅庐的年轻人。

前私募从业者汪成(化名)即是如此。根据他总结,二本毕业后自己能进入私募行业,“95%靠机遇靠运气”。

但是当私募行业逐步规范,小型私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后,那些曾经享受时代红利,但学历履历未达到行业标准的年轻人,多数也和其所在机构一起退出。

去年5月,《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下称《办法》)实施,意在推动私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

在监管加码的背景下,叠加市场环境的变化,私募基金 正面临规模缩水业绩波动明显等现状。不仅部分私募基金管理人“出局”,私募产品的业绩表现也出现明显分化。汪成便是其中的一员,作为曾经月入过万的私募研究员,他如今只能选择当外卖骑手作为过渡。其中五味杂陈,只有他自己才能体会。

小型私募的生存困境:盈利能力不佳

今年5月下旬,汪成在抖音发布一支短视频,封面写着“CFA持证人,失业六个月,跑外卖的第一天”。

CFA是特许金融分析师的简称,是当今证券投资与管理界普遍认可的“黄金通行证”。

“看似高高在上的金融从业者失业后也会去当外卖骑手?”这样丝毫不符合网友想象的标签一经发布,便引来围观。

在失业和找工作时,只是为了发泄沮丧情绪发布了自媒体视频。“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传播影响力。”汪成在和第一财经记者交流时,自己也感到惊讶。

“你找不到工作送外卖是正常的,之前能进私募我觉得不可思议。”这是一位网友在汪成视频评论区留言。

本科期间,汪成就考过了证券从业资格证基金从业资格证和投资顾问许可证。靠广投简历,2019年汪成入职了一家规模只有4000万的小型私募机构。

“(那家小私募)都是老板自己的钱,为了节省成本会招一些应届生,从零开始培养。”他解释说。

彼时,这种小型私募机构并不在少数。

根据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2018年底,在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共计2.44万家。根据规模,协会将私募机构分为50亿元以上5亿~50亿元500万~5亿元和500万元以下四个区间。

<h1 class=基金研究员“改行”跑外卖:小私募出清,行业中场洗牌">

数据来源:2018年度私募基金管理人财务分析报告

第一第二梯队管理人数量占样本管理人总数的9%,但基金管理规模占样本管理人总管理基金规模的约83%。

由于基金管理规模不大,不少小规模私募机构盈利能力不佳。

根据基金业协会数据,第一梯队(规模在50亿元以上)的机构盈利情况最为优异,盈利管理人数量占比达88%,平均净利润4837万元;第一梯队中,股权创投类管理人优于证券类管理人,净利润率达53%,净资产收益率达24%。

第二梯队(规模在5亿元~50亿元)的盈利管理人数量过半,其中,证券类管理人平均净利润超400万元,股权创投类管理人平均净利润超1000万元。

第三(规模在500万元~5亿元)第四梯队(规模在500万元以下)管理人获得盈利难度较大,较小的资产管理规模带来的收入无法完全覆盖日常经营开支,导致小规模机构无法给员工开出更高薪资。

<h1 class=基金研究员“改行”跑外卖:小私募出清,行业中场洗牌">

数据来源:2018年度私募基金管理人财务分析报告

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第三第四梯队私募管理人人均薪酬分别只有6.9万元和3.19万元,远低于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管理人。

而新入职员工工资更低。

作为行业新人,汪成当时月薪只有6000元。不过,除了固定工资,公司还有一定的提成。

“比如一只百万规模的基金产品今年赚了20万元,20万中有20%属于基金公司,然后从4万‘激励费’中,基金经理会再分出20%给研究员。”汪成告诉记者。

公司基金收益率跑到行业前10%,但出于一些个人原因,年轻气盛的汪成一走了之。

第二份工作,汪成月薪涨到1万元,公司管理规模仍然不到一亿,资金全部来源于老板本人。老板是个“牛散”,炒股三十年,赚了不少钱。但由于与老板投资理念不合,专业上也没有丝毫用武之地,于是汪成又离开了。

私募门槛大幅提升

2023年11月,干第三份工作的汪成,终于拿到了CFA证书,但最终还是没能抵过行业洗牌,最终离职。时至今日,他依旧未能找到合适的金融机构工作。

汪成的失业,和自身有关,亦和市场行业环境有关。

在《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下称《指引》)落地进入倒计时的当下,据第一财经了解,受上述新规影响,目前已有机构出现裁员迹象。有私募从业人士称,8月后私募行业裁员力度或进一步加大,小私募为重灾区。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中基协”)数据,截至5月底,存续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20860家,其中证券类8240家。股权创投类12384家。从总量看,环比同比均有一定程度下跌,较历史高点减少3823家。

今年5月,《办法》生效已满一年。《办法》要求私募管理人实缴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对高管出资比例个人履历均有严格要求,同时强调基金管理人的信息披露义务,加强对私募证券基金申赎管理。

而那些无法满足新规要求的机构,多选择告别这一行业。

日前,网传上海某证券类私募基金管理人,在朋友圈以65万元甩卖资质,并称其“工商协会一致,无任何异常,在缴纳社保人员5名”。

5月11日,中基协一口气注销了96家私募机构的管理人资格,注销类型全部是“12个月无在管注销”。

大批注销机构的同时,私募行业进入门槛也在提高。

中基协数据显示,今年1~4月,私募基金管理人分别备案18家6家10家17家,合计51家。作为对比,在2023年,仅1月份便备案通过54家。

在面试了十多家公司之后,汪成发现完全对口的工作很少,越来越焦虑,因此想跑外卖过渡一下,一方面有点收入支撑生活;另一方面也打算骑驴找马,不耽误继续应聘。

在此前采访中,汪成表示想靠金融行业“翻身”。但经历几番波折,汪成意识到,金融行业中,学历鸿沟不是一张CFA证书能跨越的。

对于私募行业从业者,高学历和知名学府毕业是其基础标配。根据私募排排网不完全统计,当下,除了部分最高学历未知的基金经理以外,头部私募基金经理中硕士学历最多,占比达57%;博士学历次之,达12%。

<h1 class=基金研究员“改行”跑外卖:小私募出清,行业中场洗牌">

头部私募基金经理最高学历分布 数据来源:私募排排网 数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4日

具体来看,基金经理的毕业院校主要集中在国内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以及北美的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波士顿大学多伦多大学芝加哥大学等。

其中,毕业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头部私募基金经理人数最多,各均有超20名头部私募基金经理毕业于上述院校。

明星基金经理中,高毅资产邓晓峰九坤投资王琛因诺资产徐书楠聚鸣投资刘晓龙等都是清华校友;复旦大学毕业的则有迎水投资姚洁俊明汯投资裘慧明合远基金管华雨星石投资江晖等人;而明汯投资解环宇九坤投资姚齐聪思勰投资陈磐颖珠海致诚卓远史帆等多位百亿量化私募基金经理均毕业于北京大学。

总体而言,经历了野蛮生长阶段后,私募行业发展无疑正在走向正规化,而个中从业者学历个人素质也在提升。

4月30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指引》,内容覆盖私募证券基金的募集投资运作等各环节。《指引》将自2024年8月1日起施行。

对于汪成这样的年轻人而言,私募行业大浪淘沙后,该何去何从,他自己也留有疑问。“想等等看。”他说。在低谷时期耐心等待市场的回暖和机会,未尝不是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