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国新办就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举行发布会。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发布会获悉,2024年春运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72.04亿人次,出行总量创历史同期新高。
会上 ,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韩钧介绍了我国低空经济目前发展情况。 “根据一些研究单位测算,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超过500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 韩钧说。
春运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72.04亿人次
公路自驾成出行主力
春运接近尾声,今天是第34天,还有6天将要结束。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发布会上,介绍了春运前33天的情况。
一是人员的流动空前活跃,出行总量创历史同期新高。截至2月27日,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到72.04亿人次,比2023年增长了10.6%,比2019年增长了9.1%。
二是春运出行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公路自驾成为了出行的主力。今年春运前33天,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道自驾车流动量超过58亿人次,达到了历史峰值。自驾车人员流动量占全社会总人员流动量的比例达到80.7%,“自驾车”“自驾行”成为春运出行的绝对主力。与此同时,铁路民航客运量也超过了疫情前水平并且高位运行,铁路达到历史同期最高水平,民航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三是重点物资运输有序畅通。无论是从“大动脉”看,还是从“微循环”看,总体都是顺畅的。重点物资流通枢纽运行稳定,有效保障了能源等重点物资以及民生重要物资的运输。
交通运输由“大”向“强”迈进
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是做好新时代交通运输工作的总战略总抓手。“从进展来看。5年来,我们交通运输在‘大’的基础上向‘强’又迈进了一大步在‘有’的基础上向‘好’又迈进了一大步。”李小鹏说。
一方面,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更强。综合交通网络总里程超过600万公里,其中,铁路15.9万公里公路544.1万公里内河航道12.8万公里;拥有港口生产性码头泊位21905个,其中万吨以上的码头2883个;民用运输机场达到259个,年旅客吞吐量超过千万人次的有38个。2019年-2023年,这5年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8万亿元。
韩钧表示,北京首都上海浦东广州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排名分列全球第2第9和第11位,北京上海跻身全球10个年旅客吞吐量过亿的城市。北京首都上海浦东广州白云机场的国际通航点分别达到133个142个和92个,疫情前每周有近2万个定期客货航班往返于我国的枢纽机场与全球217个城市之间。
另一方面,交通运输服务更好。2023年,完成跨区域人员流动量612.5亿人次,同比增长30.9%,比2019年增长0.8%。其中铁路客运量38.5亿人次,同比增长130.4%;公路人员流动量565.2亿人次,同比增长26.3%;水路客运量2.6亿人次,同比增长121.6%;民航客运量6.2亿人次,同比增长146.1%。
2030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
有望达2万亿元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发展空间极为广阔。
韩钧表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通航企业达到689家,在册通用航空器3173架,通用机场451个,全年作业飞行135.7万小时,近三年年均增速超过12%;无人机设计制造单位大概有2000家,运营企业接近2万家,国内注册无人机126.7万架,同比2022年增长了32.2%,飞行2311万小时,同比增长11.8%。农林植保电力巡检这些传统通航作业保持稳步增长,空中游览航空运动医疗救护等新业态加速发展。
韩钧介绍,民航局将与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一起,加快推动低空空域改革落地见效,进一步盘活低空空域资源;推动通用机场和临时起降点建设,进一步完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优化直升机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适航标准审定模式与技术,进一步提升适航审定能力;重构低空飞行的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提升安全监管效能;落实好《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完善民用无人航空驾驶器综合管理平台,以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或者试验基地为基础,推动打造若干低空经济发展的示范区,助力低空经济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