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class=普华永道,正在蒸发殆尽">

文 | 任早羽

编辑 | 江江

视觉 | 林溪

客户丢了。人心散了。风声鹤唳。

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首资本市场的“看门人”——普华永道,眼下正走进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迷雾之中。

我们看到,此刻,还未真正迎来监管处理落地的普华永道,不得不先面对外界对其失去信任的后果,比如,被多家公司“退单”。

6月21日晚,上海电气发布公告称,“鉴于近期有关审计行业相关事项还需进一步核实,公司(上海电气)决定取消原定于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的《关于续聘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担任公司2024年度审计机构的议案》。

<h1 class=普华永道,正在蒸发殆尽">

图源: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取消议案的公告

有趣的地方在于,3个月前,本该轮换审计机构的上海电气才刚刚续聘普华永道为2024年审计机构,双方正要开启合作的第10个年头。

在当时的续聘公告中,上海电气还写道,其2023年支付给普华永道的审计费用达到2450万元,在2024年审计服务范围与2023年相比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前提下,2024年审计服务费用将不高于2023年度。

也就是说,普华永道这一丢单,便是超2000万的大单。

这并不是普华永道近期丢的第一笔订单,或许也不会是最后一笔。

发生了什么?

一切的源头,是一件审计失败的“丑闻”而引火上身,即恒大地产的财务造假事件。

自2009年恒大地产上市以来至2023年,普华永道一直担任其审计机构,并连续多年为恒大地产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包括出现财务造假的2019年与2020年。

2024年5月31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有关恒大地产的《行政决定书》。文件显示,2019年恒大虚增收入2139.89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50.14%;2020年虚增收入3501.57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78.54%,恒大并以此虚假数据欺诈发行公司债券。

<h1 class=普华永道,正在蒸发殆尽">

图源: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恒大地产及其责任人员)

普华永道在此间的角色本该是,以公正第三方的身份,通过审计报告的形式在股东与公司之间建立信任,警示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维护市场秩序。

此时此刻普华永道的危机也就来源于,其没有及时向公众警示风险,其注册会计师仍然签署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h1 class=普华永道,正在蒸发殆尽">

恒大集团2020年年报中有关“独立核数师”部分截图

人们不得不怀疑这家审计机构的专业判断,甚至猜测审计过程是否有纰漏。本就以信誉为生的普华永道,已经陷入了信誉危机的漩涡,成为造假案余波的主角之一。

<h1 class=普华永道,正在蒸发殆尽">

七成大单,丢了

6月21日当晚,普华永道实则丢掉了两笔订单。另外一单来自宁波银行,订单金额预计为323万元。

宁波银行在公告中称,鉴于近期相关事项尚待进一步核实,基于审慎性原则,取消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的《关于聘请外部审计机构的议案》。

<h1 class=普华永道,正在蒸发殆尽">

图源:宁波银行公告

更巧合的是,与上海电气一样,宁波银行也刚宣布续聘普华永道不久——2个月。

一夜之间,丢失两个巨单两大客户,可以视作普华永道如今处境的缩影。

自5月开始,陆续有客户与普华永道解约。

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2023年普华永道的A股年报审计客户共有107家,审计费用合计约为8.8亿元。其中,中国银行为当年普华永道最大客户,其审计费用达到1.93亿元。

但中国银行已经于6月7日晚公告称,将原续聘普华永道提供2024年年度审计服务的安排,调整为聘其提供2024年度中期财务报告审阅服务,相关费用为3500万元。同时,中国银行已经启动2024年外部审计师的招标选聘工作。

据盐财经记者统计,截止至2024年6月23日,普华永道2023年的10大客户中,已有7家宣布取消续聘或改聘其他审计机构,累计流失超4亿元。也就是说,仅前十大客户,就已经让普华永道几近失去了过半市场份额。

<h1 class=普华永道,正在蒸发殆尽">

标黄部分为2024年解聘或改聘的客户/来源:公司公告,盐财经记者统计

损失不止于大客户。据不完全统计,普华永道2023年服务的107家A股年审客户中,已有超过30家公司取消续聘或者改聘,其中不乏大型企业。

普华永道失去的这些订单,大部分流向了德勤毕马威和安永三大会计师事务所,行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对于普华永道内部员工来说,订单丢失的最直接影响就是有可能到来的无薪假和裁员,这是行业常态。

一位前“四大”(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员工告诉盐财经,“没有项目就是没活儿干,它会强制你‘no pay leave’(休无薪假)”。

这很好理解,在项目制的审计模式之下,当项目的绝对数量减少,审计机构所需要的流转于项目之间的员工数量就会减少,那么审计机构会相应地作出调整。员工如若不接受无薪假,便会有“被劝退”的风险。

但是即使接受无薪假,在没有工资,自己交社保的情况,个人能够坚持多久?

普华永道不是没有先例。其在英国的办事处曾在2023年末实施过一轮或波及600人的裁员计划,要求收下遣散费的员工自愿离开。而引发这一事件的导火索之一便是“业务增长疲软”。

<h1 class=普华永道,正在蒸发殆尽">

普华永道/图源:Unsplash

别忘了,2023年对于“四大”在中国的分支机构来说,就已经不是什么好光景,“基本从去年开始,四大审计线就已经开始裁员了”,某金融行业从业人员对盐财经提到。

在行业光景不佳却接连丢单,还要等待监管靴子落地的此时,普华永道内部员工会有焦虑也不足为奇,但其内部似乎仍然处于“暴风雨前的宁静”的状态。

一位普华永道前员工告诉盐财经,“普华永道丢单的确导致审计线受到了影响,但仍有部分存续业务需要开展,还是需要一定员工数量的。且咨询线,税务线目前来看并没有受到太多影响。”

<h1 class=普华永道,正在蒸发殆尽">

一笔有关信任的交易

普华永道安永毕马威和德勤四家外资会计师事务所,究竟谁强?

几家之间,本质上没有区别。从几位相关从业人员处,盐财经记者均得到了类似的个人答案。而相比于德勤毕马威和安永这三家外资机构来说,普华永道唯一的优势或许只在于“品牌效应”。

“我个人觉得,相比于其他三家,恒大事件之前的普华永道,最大的优势,应该就是业务量最多。不过事件之后,普华永道的公信力有所下降。”普华永道前员工向盐财经透露。

在中国市场之中,过往普华永道的订单量是要大于其他三所的,其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

根据2023年9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2022年度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百家排名信息(公示稿)》,普华永道安永毕马威和德勤四家外资会计师事务所2022年年度业务收入分别为79.25亿元66.46亿元51.17亿元和51.5亿元。

<h1 class=普华永道,正在蒸发殆尽">

图源:《2022年度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百家排名信息》

更多的股东对经由普华永道审计的公司,有更多的信任;更多需要被审计的公司,相信普华永道能够让自己的声誉维系在一定水平。这是行业过去的共识。

可以说,在这样一个靠“维系信任”,靠“信息诚信可靠”盈利的行业里,更多的订单量把普华永道的招牌擦得更亮。

于是这次事件,首先重伤了普华永道的“声誉”,这也是掀起解约潮的原因之一。

但比起“声誉”,普华永道或许更需要担心可能的监管处罚。

在2023年时,财政部曾以严重审计缺陷为由,重罚德勤——暂停德勤北京分所经营业务3个月,德勤相关的2名注册会计师被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没收德勤北京分所违法所得并处罚款总额约2.1亿元。

处罚原因,则是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爆雷事件,不过德勤始终宣称,其工作中不存在任何不诚信的行为。

<h1 class=普华永道,正在蒸发殆尽">

德勤大楼/图源:pixabay

反过来,映照普华永道,其则可能要面临比当时德勤更严峻的局面。毕竟,证监会在对恒大地产的行政处罚中,已经采取了最高罚款比例,且此前财政部针对德勤的“处罚名头”还是“严重缺陷”。

对比起来,罚款事小,此时,我们仍不知道普华永道是否会面临内地从业受限的局面。

这次事件不得不让人联想到数年前因美国能源公司安然破产,而解体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

有意思的是,当年,安达信也是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在因财务造假困境倒闭后,其不少客户员工都流向了普华永道。

可以确定的是,信任多米诺骨牌一旦倒下,就会引发一连串连锁反应。行业领头羊普华投资永道还没有抵达能够逃脱“失职困境”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