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class=姚洋:反过度西方化,这么走下去,中国经济学会变成美国经济学的殖民地">

“2024正和岛案例共学年会”于6月22日-24日在上海召开。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出席并演讲。

姚洋表示,要反过度的西方化,包括经济领域和人文社科领域等。

“我是在西方接受教育的,但是我对中国的经济学是很不满意的,如果我们这么走下去,中国的经济学会变成美国经济学的一块殖民地”,他说。

姚洋解释称,“我们已经失去了制定研究议题的能力,只能跟在美国人的后面,人家做什么,我们赶紧拾漏补遗,做点小研究”。

他强调,“我们要有底气和能力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不用担心中国会被排除在世界的产业链之外,中国的步伐不会停下来

姚洋谈到,中国的成本优势太高了,征了关税之后先死的是其它国家效率比较低的那些企业,中国占世界的反额只会上升不会下降,这是经济学原理。

他表示,“我们不用去担心中国在世界上会被孤立,中国会被排除在世界的产业链之外,中国的步伐不会停下来。”

谈及和美国的技术竞争,姚洋指出,“我们最终的竞争是意识形态,要靠技术,我们会加大力度,像临港加大投入,加大促进。”

他认为,上海是国际化的城市,如果上海要比肩香港比肩伦敦的话,不应该搞制造业高科技,上海应该变成国际金融中心。

欧盟加征关税,对中国车企的影响几乎是零

姚洋谈到,中国的综合成本优势越来越大,而不是越来越小。

他提到,欧盟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征收反补贴关税,给的理由是因为中国给了补贴,欧盟没给补贴。“这是表面上的冠冕堂皇的说法,在私底下跟他们谈,他们说我们事实上怕你们中国,你们中国进步太快了,我们需要喘息的时间,这是实话。我说你们直接这么说不就好了?他们说不能这么说,那不认输了吗?实际情况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成本优势对于欧洲的成本优势在50%—100%之间。”

姚洋认为,即使欧盟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征收了21%的关税,对中国的影响几乎是零。他解释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成本优势太大了。

“卖到欧盟的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是我们国内价格的两倍,征20%的税,欧盟消费者几乎感受不到,这是中国巨大的优势”,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