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class=没好项目,让财政也犯了难">

星期二,国家审计署对2023年的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罕见地做了负面报告,报告的结论是:没好项目,财政资金推进不利。

具体表现在三点:

1,资金闲置,没花出去或者挪用;

2,项目不行,硬凑甚至预算超标;

3,没有拉动民间资本。

<h1 class=没好项目,让财政也犯了难">

从这三个表现可以明显地看出,缺乏优质的项目,让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非常低。

另外,上一篇文章中笔者也曾提到过,去年的1万亿特别国债在推进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好项目不足的情况:前4个月,正值年初开门红,却仅使用了2000万,5月加速使用了1000万,就这钱还是没有花完,剩了2000万。

以上两件事都集中地反应了一个问题:没好项目,让财政也犯了难!

你说把钱硬花了吧,项目没有收益,到时候这笔账还要记在地方头上,这对地方无疑又是一个负担。

你说等好项目有了再花钱吧,此时此刻,底层都等着财政通过项目送水解渴呢,水不到,投资消费不活跃,经济压力会更大。

妥妥地,两难问题。

<h1 class=没好项目,让财政也犯了难">

怎么解决两难问题,引发了我对财政政策将有重大变化的猜想:放松对地方债务压力的考核!

之所以有这种想法,原因有两个,一个是逻辑,一个是事实。

逻辑上,地方是执行财政政策的具体执行人,他的状况必然影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而细究上面那份报告,你会发现财政资金效率之所以那么低都隐隐约约有一个源头——地方还债的倾向更强。

比如,522个项目的279亿资金存在被挪用的现象,比如,原来的18个项目报的资金不够用,竟然差了2.7亿,比如项目进展缓慢......

今年,地方需要偿还4.65万亿的债务,压力不可为不大。

而今年财政四个账本中最关键的两个账本——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基金预算,总收入合计比上一年同期降了差不多4个百分点。

显然对地方而言,收入在减少,还债压力又那么大,免不了在好项目的寻找工作中懈怠。

就跟月中你需要偿还信用卡账单一样,那几天寻找资金还上债避免失信才是你最关心的事。

所以,缓解地方债务压力才能一定程度上解决地方心不在焉搞项目拖累财政资金效率低的问题,也能缓和上面说的两难处境。

<h1 class=没好项目,让财政也犯了难">

此外,还有一个事实可以支撑我这个猜想。

前不久彭博社报道,河南打算发行520亿专项债和近100亿再融资专项债。

起初文件显示打算将全部筹措的资金用于偿还到期债务。随后由于某些原因,文件变更为了520亿专项债用于地方项目建设,近100亿用来偿还2017年到期的124亿专项债本息。

这件事不由得让我联想:是失误,还是一个“隐匿”的信号——高层对于地方筹钱还债的方式不再像去年初那样严格了?

思来想去,我认为是后者。

原因有两个:

第一,如果是失误,也不至于明目张胆,靠专款专用的钱来还债,大到敢“越过红线”啊?!

第二,去年我们吃过严控债务的亏。

还记得去年4月吗?

当时,原本地方两个多点的利息就能借来钱,最后却硬生生的需要掏4个多点的利息,部分地区(如贵州)甚至需要掏6个点。

<h1 class=没好项目,让财政也犯了难">

受此影响,去年刚一进入第二季度经济就明显遇冷,最终只取得了GDP同比增速6.3%的成绩,远低于市场预期的8个多点。

迫于无奈,最终“央行催促银行贷款+高层临时允许地方借新还旧”才避免了风险进一步恶化,拖累经济。

今年或许也有这方面的考虑,才导致高层对地方筹钱还债的“宽松”态度在不经意间流露了出来。

<h1 class=没好项目,让财政也犯了难">

如果真是这样,那对我们普通人还是有利的。

去年文章中笔者曾多次指出,经济拐点要想出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政花钱的力度和高层地方债务的态度。

力度大,下游才能接到水,缓解自己的资产负债表;态度适当放松,可以让财政效率高一些,不至于财政资金被堵在上游流不下不。

所以,接下来确认财政政策的实际态度对我们生活和投资非常重要。

如果7月的大会能梳理好地方和ZY税收的分配问题,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事权与财权的平衡,那么类似于2015—2018年2022—至今因为化债而削弱财政政策效果影响经济增长的情况就能得到明显的缓解。

经济就会获益。

假如这个判断错误,接下来财政抱着因为没好项目还不如少花钱的想法继续收紧,理财的时候就要关注地方债的投资风险,避免出现去年年初的情况。

总之,没有好项目引发财政接下来的操作,非常非常值得留意,它关乎接下来经济的整体状况,更关系你的投资方向和逻辑。

不知道各位发现没有,没好项目导致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很低只是表面,背后更本质的原因还是这几十年我们投资太猛,消费没跟上让项目饱和了。

这就意味着传统的搞基建救火模式,效率已经遇到了瓶颈。此时此刻,真还不如少绕那么多弯弯,直接直升机撒钱,把财政资金作为福利发下去。

自下而上,两难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