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政府问责局发布报告称,美国海军大型两栖舰船存在严重的战备问题。截至今年3月,美海军现役32艘大型两栖舰船中,有一半处于不良的战备状态。这一情况已影响两栖戒备群的作战能力以及海军陆战队的训练、作战和其他任务的执行。
美军两栖舰船难以为继 一半处于不良战备状态">
美海军“拳师”号两栖攻击舰
报告显示,美海军7艘黄蜂级两栖攻击舰中有5艘存在问题,10艘两栖船坞登陆舰仅1艘可执行任务,自2006年起陆续服役的13艘圣安东尼奥级船坞运输舰,也有2艘难以维持战备状态。调查小组经实地勘验舰船、审查采购与维护记录并与舰上人员交流后认为,问题主要集中于3个方面。
首先,维护保养未按程序执行。2022年,美海军计划提前退役全部10艘两栖船坞登陆舰,并在未获国会许可情况下停止对其维护保养。后来虽在国会干预下重启维护,但部分关键零部件因缺乏及时维护而故障频发。比如,在两栖船坞登陆舰发生的13起故障中,7起与动力系统维护滞后相关。
其次,维护保养周期超出预期。2020至2022年,美海军两栖舰船的14个仓库级维护周期仅3个按时完成,其余11个周期延迟共计超过1200天,这不仅影响到舰船训练和部署安排,还额外耗费约4亿美元。以黄蜂级两栖攻击舰“拳师”号为例,该舰原计划于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开展为期18个月的维护与现代化升级工作,但因诸多问题导致维护进度滞后,直至2022年6月才完成维修并短暂试航。在2022年8月海试时,该舰动力系统突发故障。直至2023年8月,该舰才重新进行海试。今年4月,“拳师”号在离港不久后因右舷方向舵和轴承故障被迫返航,直至7月才完成修理,累计维护延期近30个月。
再次,美海军在应对维护问题时行动迟缓。报告称,美海军此前已意识到维护保养存在较大隐患。一份2023年5月完成的海军内部审查报告指出,零配件短缺、设备设计缺陷和承包商施工质量欠佳等因素是问题频发主因,并提出完善零配件供应、强化关键设备维护和提升施工质量管控等针对性举措。美国政府问责局在2020年3月至2022年11月期间的多份报告中也提到类似问题。然而,最新审查结果显示,美海军既未设定改进目标,也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案,且未构建过程追踪与结果评估机制。
报告指出,按照当前发展态势,若不采取措施,美海军两栖舰队或将陷入更艰难的处境。
一方面,美海军难以确保到2030年维持31艘大型两栖舰船的规模。为达成全球快速响应战略目标,美海军计划长期在海上保持至少2个两栖戒备群,并能在短时间内将部署数量提高至5个,这需要至少10艘两栖攻击舰和21艘两栖船坞登陆或运输舰提供支持。报告预测,到2032年,美海军大型两栖舰船总数可能降至29艘,并在2037年进一步下滑至27艘。
另一方面,因维护保养频繁超时,美海军两栖戒备群战斗力受损,致使海军陆战队丧失大量训练与部署时间。比如,在2023年的5次两栖戒备群部署行动中,有4次未能按计划进行,问题都出在两栖舰船维护保养延迟上。
美海军针对政府问责局报告回应称,已着手采取措施提升两栖舰船战备状态。
一是推行延寿与新购并行策略。为满足31艘大型两栖舰船的底线要求,美海军计划将“橡树山”号和“珍珠港”号两栖船坞登陆舰使用寿命延长1年,同时把6艘黄蜂级两栖攻击舰服役期限延长1至8年。此外,今年9月,美国防部与英格尔斯造船厂签署约96亿美元合同,计划建造1艘美国级两栖攻击舰和3艘圣安东尼奥级两栖船坞运输舰。根据最新的造舰计划,美海军未来将每4年新购1艘两栖攻击舰,每2年新购1艘两栖船坞登陆或运输舰,并计划将舰船交付时间从原本的7年缩减至3.5年。
二是强化军种间沟通协作。今年6月,美海军作战部长莉萨·弗兰凯蒂和美海军陆战队司令埃里克·史密斯签署谅解备忘录,确立确保80%两栖舰船具备战备能力的目标,并希望以明确条款界定两栖舰船在训练与行动中的可用性。备忘录将两栖舰船划分为4种状态:完全能执行任务、可执行任务、部分能够执行任务和不能执行任务。其中,第一种舰船可随时部署,第二和第三种舰船将依实际情形支持海军陆战队训练需求。此外,双方还组建“联合计划小组”,由海军陆战队拟订未来训练详细需求计划,海军负责统筹协调两栖舰船,确保能够按计划及时提供可用于训练的舰船。
不过,有分析人士指出,美海军2025财年新舰采购数量已降至6艘,为近年来的最低水平,后续的两栖舰船采购计划能否落实,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