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class=小米之后,印度又要“收割”vivo了?">

图片来源:Pixabay

作者 | Fanie

中国手机厂商在印度的生意没那么好做了。

最近有媒体报道称,vivo印度子公司正在与塔塔集团(Tata)洽谈收购多数股份事宜,以满足印度政府的运营本土化要求。据透露,洽谈已进入后期阶段,vivo印度公司希望塔塔集团提高收购价格。

同时,印度政府要求塔塔集团持有vivo印度公司的股份至少51%,同时要求收购后的合资公司由印度厂商主导,营销网络也要在地化。

这也被视为,印度推动“Made in India”计划的重要一步。其他中国手机厂商或许也会面临相同的局面,但他们也不愿意轻易放弃印度市场。

01

罚款频频

实际上,2023年6月印度便要求包括小米OPPOrealme和vivo在内的中国手机制造商在其印度业务中引入印资股权合作伙伴,并要求他们任命印度高管担任首席执行官(CEO)首席运营官(COO)首席财务官(CFO)和首席技术官(CTO)等关键职位。

同时,这些企业还被要求指定印度合同制造商,通过与印度企业成立合资企业,将本地制造提升至零部件水平,扩大自印度的出口,并雇用本地分销商。除此之外,印度政府还指示这些公司要遵守法律,不要在印度逃税。

而这之前,手机厂商们已经被印度多次处罚了。

2023年6月,印度称小米涉嫌违反印度《外汇管理法》,正式指控小米在当地的部门通过冒充“特许权使用费”向外国实体非法汇款。此前,印度便扣押了小米555.1亿卢比资金,这也是印度资金规模最大的一次扣押。

小米在印度的市场也一度受到影响。

2023年,小米(1810.HK)智能手机收入1575亿元,同比减少5.8%。小米解释称,主要由于智能手机出货量及ASP(平均销售单价)下降。智能手机的ASP由2022年度的1111.3元下降2.7%至2023年度的1081.7元。不过,2023年中国大陆地区智能手机ASP同比提升超过19%。

财报电话会议上,小米合伙人集团总裁卢伟冰表示,海外市场ASP下降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小米印度市场的重点仍放在回到健康状态上,暂未推动高端机上市;其次在拉美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小米仍以中低端机型的市场拓展为主。这些市场都是小米新机在海外出货的主力市场。

除了小米外,其他手机厂商也“难逃一劫”。

2022年7月,OPPO被指控逃避关税近439亿卢比。印度方面声称,OPPO在进口手机零部件时错误使用了关税豁免,并在计算进口货物交易价值时未包括特许权使用费。

同月,vivo被涉嫌洗钱的罪名被调查。印度表示,vivo在印度成立了22家公司洗钱,并指控这些公司涉嫌金融恐怖主义。vivo的119个印度相关银行账号因此被冻结,总额达46.5亿卢比。随后,vivo向银行提供了约1.19亿美元的担保,解除了账户冻结。

三星也没能逃过。2023年1月,印度指控三星逃税约2.12亿美元。

事实上,除了手机外,印度对其他行业的外企也频频打压,企业们经常遭受各种调查处罚。不稳定的营商环境,让印度成为了“外企坟场”。

02

不愿失去的市场

手机厂商们也不愿轻易放弃印度。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印度作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手机消费市场十分庞大。

华泰证券在研报中表示,根据IDC数据,2015-2023年印度手机市场规模CAGR高达11.0%,2023年市场规模为379.86亿美元,相当于同期中国市场规模的29.7%。渗透率方面,印度2023年智能手机渗透率约70%,相当于中国2012-2013年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在这样的消费市场中,印度却始终没有建立自己的手机品牌。华泰证券研报显示,三星苹果小米传音OPPOvivo等品牌是印度的主要品牌。2023年,印度国产品牌销量市占率不到5%。

印度国产品牌的生存空间被海外品牌挤压了。而背后,与印度依靠外资打造本土产业链有关。2014年,印度提出“Made in India”计划,目标到2025年将制造业占GDP比例从15%提升至25%。

为了实现手机的本地化生产,2015年印度政府推出分阶段制造计划,在该计划的第一阶段,印度政府主要通过关税豁免政策吸引外资建厂;2017年,该计划进入第二阶段,政府进一步加大对进口整机和零部件的关税征收,旨在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本土化发展。

数据显示,2014年,印度智能手机78%依赖进口,而2023年,在印度销售的所有手机中有99.2%实现整机在印度本土制造。

在建立手机产业链后,印度又对外资改变了态度。

2020年4月18日,印度工业和内贸促进局(DPIIT)修改外资政策,规定自即日起,所有“与印度有陆地接壤的国家”对印直接投资,必须经由印度联邦政府的审批,即便变更现有外国投资在印企业所有权,也需要得到印度联邦政府的批准。

与印度接壤的国家中,中国是最主要的投资国——中印越电子协会CMA曾统计,到2020年底,投资印度的中资手机供应链工厂整体数量达200家,贸易公司达500家,往来支持中资手机工厂发展的中国人数达万人。每年往来印度的中资手机企业人数达10万人次。

这一政策的出台,被视为对中国有极强的针对性。

据媒体报道,有印度官员更是表示,中国智能手机厂商目前在印度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但它们的市场主导地位并非“建立在自由和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尽管中国手机品牌占据印度70%的市场份额,却常处于亏损状态,这加剧了市场的不平等。

此次,印度要求vivo印度公司让出至少51%的股权给印度企业,也是让其进一步“印度本土化”,以便为印度带来更多的收入,其他品牌大概率也不能逃过。

不难看出,印度对中国手机品牌的“又爱又恨”。而通过政策,强制要求获得中国手机厂商在印度的更多控制权,也能为印度国产品牌赢得更多机会。对手机厂商们而言,印度市场依旧是一个潜力股,能够带来海外增量。要继续做印度的生意,也必须更加主动去适应印度“善变”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