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 14 年之后,苹果终于破天荒地为 iPad 加入了计算器。

这个兼容手写功能的强大计算器之所以能够引起热议,表面是多年老梗成为现实的社交媒体反应,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苹果试图以此为用例告诉所有人——有了 Apple Pencil 和 AI 的加持,iPad 仍有巨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iPad,究极的硬件和纠结的产品

回到 2010 年,彼时 iPhone 与 Mac 都取得了成功,成为了市场上最炙手可热的产品之一。

但乔布斯仍认为,在手机和电脑之间,仍存在第三种设备的可能性,一种比笔记本电脑更直观,又比智能手机更强大的设备,占领介于手机和电脑之间的庞大需求空间,iPad 就此应运而生。

<h1 class=iPad终于走向“完全体”,苹果等了14年">

设计师乔纳森·艾维这样评价:

iPad不仅是一款获取媒体内容的炫酷工具,同时也在探索一条计算领域的未来之路。iPad 的野心是将笔记本缩小,将智能手机拉大,从而将二者进行融合。

因此初代 iPad 纤薄性能强大且显示效果好续航更长,更重要的是,相比 iPhone 与 Mac 而言,iPad 拥有更直观的操作方式,这不仅使其学习成本更低,也扩大了它在绘图设计等需要直观交互的创意性工作场景中的作用。

乔布斯对它的评价非常高,著名的「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发言,最早就是在这场发布会上形容 iPad:

我们总是试图找到技术和自由艺术的交叉点,然后制造出从技术角度而言极其先进的产品,并且极具创新性,易用乐用,它会去适应用户,而不是用户适应它们,就是这两样东西的结合,让我们制造出像 iPad 这样的创意产品。

<h1 class=iPad终于走向“完全体”,苹果等了14年">

然而,试图做所有事情的困难之处在于,很难把所有事情都做好。

乔布斯给出的解决方案是,iPad 在某些关键事情上的体验,要远远优于手机和电脑(Far better at some key things)。

14 年过去了,iPad 依旧是苹果旗下设计最纤薄性能最强大且显示效果最好的产品线——最新的 iPad Pro 是苹果最纤薄的设备,甚至比 iPod nano 还要薄,并且率先用上了 M4 芯片,采用双层串流 OLED 新技术的屏幕,无论是产品性能还是工业设计都把新 iPad Pro 推向前所未有的极致。

<h1 class=iPad终于走向“完全体”,苹果等了14年">

但与此同时,iPad Pro 却依然面临着定位难题:

iPhone 无论是屏幕还是性能,都在变得越来越强大;Mac 经过几年的迭代,也逐渐可以兼顾性能与轻薄。iPad 作为两者之间的产品,生存空间似乎在日益变得狭窄,在很长一段时间中,硬件拉到最满的 iPad 能做的「some key things」远远没有做到「far better」,成为了摆在苹果面前的一道难题。

面对这一困境,AI 时代的苹果给出的最新解决方案,就是 Apple Pencil Pro 和 Apple 智能。

AI+Pencil,属于 iPad 的 I/O 新范式

在 WWDC 过后回顾一个多月前的新 iPad 发布会,我们不难发现,无论 M4 芯片双层 OLED 技术还是轻薄的外观等,都在交互上提高了 iPad 信息输出的效率,对应了苹果对 iPad 性能显示轻薄的定位。

而一同发布的 Apple Pencil Pro 则通过高集成度的新技术,极大提高了 iPad 的信息输入效率——或许它才是 iPad 交互的灵魂所在。

苹果为这支笔加入了轻捏侧旋触觉反馈等功能,将普通纸笔作画或设计时需要把手伸向一边选择工具的动作,简化为侧旋展开,很符合 iPad 「直观」与「高效」的要求。

<h1 class=iPad终于走向“完全体”,苹果等了14年">

悬停图像则提供了一种新的互动方式,使用户能直接从屏幕上看到各种不同形态的笔尖「阴影」,提高了笔尖触控精确度,帮助用户完成绘图作画等对精密度要求更高的工作。

<h1 class=iPad终于走向“完全体”,苹果等了14年">

而更丰富的输入能力,是为了承接更多样的输入场景。苹果在 WWDC 的发布会上,有几个功能让人印象深刻:

Apple 智能加持下的 Smart Script 功能,不仅能自动美化字迹,书写体验也更加流畅,甚至复制粘贴过来的文本也能自动模仿笔迹,保持笔记整体风格的统一。

<h1 class=iPad终于走向“完全体”,苹果等了14年">

其他操作诸如划线直接删除按住文字调整位置等,都使其在手写笔记场景中给人更接近于直接使用纸笔的体验,但又解决了很多传统纸笔书写存在的弊端,比如字迹不清涂改不便等问题,让 iPad 的笔记能力扬长避短。

新的计算器里,不仅可以立即看到答案以自己笔迹的形式呈现,还能随时为变量赋值,并直接看到结果随着变量的变化而实时更新,将函数复杂的数学变量关系以图表等更直观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眼前。

<h1 class=iPad终于走向“完全体”,苹果等了14年">

而基于生成式 AI 大模型,如今我们可以在备忘录上画个草图,用 Apple Pencil 圈选即可用 AI 生成一幅画作;在 Apple Pencil 上轻轻一按,立即将画作自动变成动画;甚至是即便是什么都没画,让 AI 也根据周围文字的语义进行创作。

<h1 class=iPad终于走向“完全体”,苹果等了14年">

显然,多样化的交互方式在 AI 技术的加持下,有机会让工具成为一个能够理解用户意图并提供反馈的伙伴,带来更沉浸和智能的交互。再加上 iPad 本身提供的宽敞「画布」,让用户可以更自由地表达他们的创意,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上的进步,更是一种创意和生产力的革新。

而这也是苹果为 iPad 找到的定位,通过 Apple 智能对 Apple Pencil 输入能力的强化,形成了一种 iPad+Pencil+AI 的输入与输出新范式。

如果说「电脑+键鼠」是为普通人准备的生产力工具,那么「iPad+Pencil+AI」就是专为创意人打造的「创造力工具」。

iPad 不会成为大号 iPhone 或者小号 Mac,而是创造力的「关键先生」

诚然,iPad 肉眼可见地仍存在许多问题,很多人也寄希望于苹果能够用一个更加简单粗暴的方式去解决:比如让折叠屏 iPhone 取代 iPad,或是让 macOS 取代 iPadOS。

苹果未必会真的这么做,我想一种更符合逻辑的可能性是,iPad 会把某些关键的事情做得更好。iPad 拥有强大的输出性能与创造性的输入工具,iPad+Pencil+AI 的全新 I/O 范式,让 iPad 得以在 iPhone 和 Mac 中间,成为更多创意工作中发挥价值的「关键先生」。

在 Apple 智能发布之前,iPad 就已经是不少创意人的选择。

<h1 class=iPad终于走向“完全体”,苹果等了14年">

来自建筑学专业设计师博主 @脆脆卷土归来将其使用 iPad+Pencil 的理由总结为四点:不受拘束完美对接简单严谨方便讨论,她这样评价 iPad:

从设计本身出发,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这样我们才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设计当中。

<h1 class=iPad终于走向“完全体”,苹果等了14年">

博主「@脆脆卷土归来」展示她用 iPad 绘制草图及效果图

对于很多学生而言,iPad 不仅可以作为电子课本,方便随时查阅资料,还可以通过 Apple Pencil 进行笔记记录和标注,这种纸笔结合的体验,让学习过程更加高效。博主 @耳朵更好使 为我们展示了一位音乐专业学生使用 iPad 学习音乐制作音乐的全过程:

<h1 class=iPad终于走向“完全体”,苹果等了14年">

博主「@耳朵更好使」展示手写乐谱自动识别

iPad+Pencil+AI 的交互新范式,关键在于 iPad 作为输入中枢与输出终端的延展性。

Blackmagic Design 就推出了一款适配 iPad Pro 的专用调色台 DaVinci Resolve Micro Color Panel,影视后期工作者可以通过这款搭载轨迹球和控制旋钮的便携调色台,来精细调整一级调色参数。调色台还设有导航和播放控制按键,可用于快捷命令——显然,这是让 iPad Pro 这块出色屏幕充分发挥效能的有效延展。

<h1 class=iPad终于走向“完全体”,苹果等了14年">

随着 Apple 智能的系统级能力展开,可以预见 iPad+Pencil+AI 的 I/O 新范式,将会找到更多用户未被满足的需求,找到更多 iPhone 和 Mac 之间的关键,并且把他们做到最好。

这是十多年前 iPad 得以成立的立命之本,也是往后十年 iPad 的生存之道。

前苹果首席营销官菲尔·席勒曾这样形容苹果理想中的 iPad:

我们的目标,一直是打造一片神奇的玻璃,就像一张「数码纸」。这张纸要尽可能轻薄,让你在创作时,不会意识到这会一款「产品」。

未来,也许 iPad 会像奇幻作品里的魔法书一样:

用 Apple Pencil 写下问题,而 iPad 会给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