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新兴经济形态,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发展低空经济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可以预期,随着发展低空经济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基础条件的不断提升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低空经济发展将乘势而飞前景可期。

  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央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行业管理等方面出台了多项政策举措,大力支持低空经济发展。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将“低空经济”概念写入国家规划,标志着低空经济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低空经济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发展低空经济提出了明确要求。未来,低空空域管理体制与政策法规有望取得更多突破。

  从地方层面来看,今年以来,全国已有近30个省份将发展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或出台相关政策。北京上海杭州合肥等15个城市与企业携手共建低空经济生态圈,计划到2025年打造涵盖低空飞行路线低空应用示范区等多个领域上百个示范项目。此外,一些地方政府还建立了专门的产业基金,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基础。

  除了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外,我国低空经济在基础设施和技术能力方面也具备较好的发展条件。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并登记通用机场449个飞行服务站32个。同时,我国拥有超440条无人机航线,5G-A人工智能卫星通信等技术也正被应用于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国内已有300多个城市启动5G-A网络部署,一些城市正在探索基于5G-A网络的低空智联网,为低空飞行器提供高速稳定的通信服务。另一方面,潜在技术优势不断释放。我国在无人机人工智能先进通信和材料等技术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发展低空经济具有明显的潜在技术优势。特别是无人机技术已迅速赶上并在相关领域实现了技术引领,5G北斗卫星导航大数据等快速发展,为低空新型基础设施和低空飞行器广泛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我国低空经济发明专利申请量从2014年的852件快速增加到2023年的14134件。

  随着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个性化旅游多样化物流等需求日益增加,低空经济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传统市场需求稳步增长。低空经济既包括传统的通用航空业态,又融合了以无人机为支撑的低空生产服务方式。这些技术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和服务业等领域,促进农林植保电力巡检等传统通航作业稳步增长。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突破5000亿元,达到5059.5亿元,增速高达33.8%。

  新兴市场潜力持续激发。除了传统的工业农业服务业交通物流等领域外,低空经济的应用领域还将进一步拓展到应急救援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环保监测等更多行业和领域,这些新应用场景将激发更大的市场潜力。其中,医疗救护无人机配送等新业态需求呈现加速发展趋势。根据中国民航局的数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未来,随着政策环境持续优化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和市场需求持续释放,我国低空经济发展不仅可以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还将深刻改变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为此,应强化低空经济规划统筹,加快构建低空经济产业体系,不断探索低空经济新模式新业态,积极推动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张晓兰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