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小小的智能戒指,巧妙地将AI技术与空间算法深度融合,轻轻挥动手指,即可实现高精度的手势控制;人形机器人和游客玩起了“自拍”,还时不时解答游客提出的各种问题,展现出色的语言交互能力……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应接不暇的AI体验一批智慧应用新场景,折射出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发展活力。
记者从峰会上获悉,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4500家,截至2023年底,人工智能发明专利有效量同比增速超40%。下一步,多方将加大创新攻关力度,构建全栈式产业链,推动大模型技术迭代和产品升级,拓展人工智能落地场景。
在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人工智能最新技术和产品吸引着观众热情“打卡”。“你好,小绿,我想买点东西。”人形机器人被唤醒后,随后与观众展开互动:“请扫描二维码支付。”支付完成后,售货机器人“小绿”转向货架,精准地“抓起”指定位置上的袋子,放在桌上。“这款人形机器人末端控制精度达到0.1mm,单臂负载5kg,体现的是其双臂双手高精智能操作视觉识别语音交互等能力。”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市场部负责人洪映映说。
AI智能体(AI Agent)正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热词”。“开车过程中临时需要订个餐再看场电影,顺便接上家人,不用看手机点触屏。通过对话交互,Agent平台可以整合导航外卖订票等多个App背后的服务,一气呵成。”展区内,斑马智行首席战略发展官邢悦一边演示一边说,AI智能体就像一个能理解会帮忙的“小助手”,其与汽车座舱紧密结合,能让人们体验到更自然的人机语音甚至手势互动更丰富的车载信息娱乐。
此次博览会设置了算法模型数据算力场景应用三大板块,40余个大模型及垂直模型10余个机器人集中亮相。“今年的乌镇峰会,时逢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新的应用层出不穷,给社会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世界互联网大会副理事长高锐说。
峰会期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4)》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人工智能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37.8万件,同比增速超40%,是全球平均增速的1.4倍。人工智能核心企业数量超过4500家。
“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以‘一日千里’的速度演进,具身智能类脑智能等多条技术路线快速发展,激发全球科技之变产业之变时代之变。”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表示,将围绕算力算法数据等底座技术加大创新攻关力度,推进软硬件适配,构建从智能芯片到算法框架到大模型的全栈式产业链,加快大模型技术迭代和产品升级。
在乌镇峰会场馆内外,无人驾驶汽车指路机器人智能清扫机器人成为“标配”。在更广阔的空间里,无人机送快递取外卖打农药,利用AIGC工具写剧本做海报拍电影,人工智能已经嵌入了许多人的生产生活中。
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信息化研究所副研究员李玮介绍,智慧农场助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3%。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全国已建成近万家数字化工厂(车间)和智能工厂。
“人工智能技术正沿着追求更高精度挑战更复杂任务拓展能力边界等方向持续演进。场景创新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升级产业增长的新路径。”嘉兴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院长王江表示,以大模型技术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引领技术创新,显著提升了自然语言处理和多模态任务的能力,推动人工智能在各行业各领域广泛的应用。“特别是随着高性能计算与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融合,在E级(百亿亿次级)超级计算机的强大算力支持下,应用向着超智模深度融合的方向发展。”
数据显示,我国已支持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创建11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加快场景创新和赋能应用。同时,多方正加快推动应用创新,拓展落地场景。
其中,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规模大涉及面广场景丰富,是人工智能融合应用的重要领域。张云明表示,将以“人工智能+制造”为重点,推动产业务实合作,共同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研发设计测试验证生产制造等工业场景应用,提升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水平。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王崧表示,要发挥我国产业完善需求规模大应用场景多的优势,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促进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记者 郭倩 唐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