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等8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7年,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并明确了一系列具体目标。这再次强调了传统制造业的重要性,旨在进一步巩固增强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推动由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

  强调发展新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并非传统制造业就要“靠边站”。不少传统制造业经过技术改造,摇身一变就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比如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等,这些都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事实上,传统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本就是密不可分互为促进的关系。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所需的新技术新设备等,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战略性新兴产业自身发展也依赖传统制造业提供的原材料零部件等支撑。同时,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也是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能。

  传统制造业是中国制造业的主体,也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中国制造业具备世界上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体系最完整国际竞争力较强等优势,其中80%是传统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大多集中在轻工机械等传统制造业领域。多年来,传统制造业由于带动效应强产业关联度大国际市场占有率高,一直是科技成果转化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是吸纳就业创造税收的重要渠道,也是开展国际贸易有效应对外部打压的生力军。

  不可否认,经历了多年高速发展,传统制造业存在诸多问题,亟待破解。一直以来,“大而不强”“全而不精”是中国制造业的突出标签,这表现为低端产能常过剩高端供给却不足,产业基础不扎实创新能力又薄弱等。与此同时,面临资源约束趋紧要素成本上升等挑战,传统制造业的比较优势逐步消失,需要靠转型升级重塑新的竞争优势。然而,转型升级谈何容易,在路径不明朗资金投入大制约因素多等多重压力下,极易陷入困境。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潮中,在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双重挤压下,我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困难重重,但不转只能“等死”。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解决资金问题是关键。技术改造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加大制造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技术改造资金支持力度,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都有助于引导传统制造业增加技改投入,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升级。金融对传统制造业的支持服务还有更多改善空间,比如可以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传统制造业企业通过股票债券等多种融资方式进行技术改造,或通过并购重组实现转型升级。

  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要一手抓开拓新赛道培育新产业,一手抓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一手抓优势领域锻长板,一手抓基础领域补短板;一手抓质量提升,一手抓产品升级;等等。总而言之,要通过全面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推动传统制造业加速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实践证明,智能化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当下,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制造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进而增强制造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要注意的是,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应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分类探索路径,树立典型标杆,强化引领示范作用。既要鼓励龙头企业共享解决方案和产业链资源,也要针对中小企业共性需求推出轻量级低成本标准化解决方案,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一起转起来。

  制造业转型升级是个长期课题。需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注入更多创新动能数字动能绿色动能。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激发更多新质生产力,夯实中国经济基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