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影视剧去旅行”“跟着综艺去旅行”……文化持续为旅游注入新活力。与此同时,新质生产力赋能文旅产业发展增效,数字化新技术驱动优质文旅产品与服务供给,催生出一系列广受人民群众喜欢的新型文旅消费业态。尤其是步入2024年以来,文旅产业繁荣发展活力满满,在稳就业扩消费惠民生促交流方面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显示,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文化产业整体规模稳步扩大,文化骨干企业不断扩充壮大,文化数字化战略扎实推进,文化新业态发展势头强劲,文旅融合资源得到广泛开发,居民文化消费潜力持续释放——文化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政策规划引领,产业规模持续增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实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等文件,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较快,产业规模持续增长,从2012年的18071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44363亿元,年平均增长率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不断向着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迈进。文化和旅游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制度设计,研究制定《“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推动出台《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促进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据统计,我国国内旅游人次从2012年的29.57亿人次增长到2023年的48.9亿人次,入境旅游人次从2012年的2719万人次增长到2019年的3188万人次,出境旅游人次从2012年的8318万人次增长到2019年的16920万人次,形成全球最大国内旅游市场,成为国际旅游最大客源国和主要目的地,旅游业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较快发展,文化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文化市场主体更加活跃。2012年至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数量从3.6万家增长到7.3万家,增幅达103.8%;年营业收入从56264亿元增长到129515亿元,增长了1.3倍。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持续增强,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9月13日,2024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在天津开幕,以“体验新文旅乐享新生活”为主题,为2000余家文旅企业搭建展示推介供需对接平台,展会期间线上线下成交额3.85亿元,项目签约额300.7亿元。

为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一批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推出,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截至今年,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数量达到34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数量达到384家。

作为文旅产业的核心门类之一,近年来,我国动漫产业在产业政策市场需求双重推动下持续保持着良好势头,广大动漫企业茁壮成长,原创动漫品牌深入人心,动漫业态创新发展,动漫人才日臻成熟。为繁荣动漫作品创作,培养动漫优秀人才,扩大中国动漫国际影响力,推动动漫产业发展,设立了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动漫奖,开展评选工作,推动动漫与相关产业紧密融合,助力动漫产业向更加成熟发展。

发展数字文旅业态,激发消费潜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旅产业在文化引导融合发展中不断拓展产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其中,文旅与科技的融合正深刻影响着产业创新,催生了多种新业态。如众多景区引入VR体验馆,让游客享受沉浸式的游览体验。智慧博物馆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和虚拟现实等技术,为观众提供了更加丰富和个性化的参观体验。

党中央国务院围绕打造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出台相关政策,就培育沉浸式文旅新业态推动数字赋能文旅产业发展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发展沉浸式业态作出明确工作安排,20个沉浸式文旅新业态示范案例和18个文化和旅游虚拟现实先锋应用案例相继发布。这些案例植根中华文化场景丰富多样,具有影响力示范带动作用,代表了沉浸式业态发展的最新成果,同时也在激发消费活力推动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示范引领作用。(下转第二版)

2022年10月,“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写进党的二十大报告。数字文化与旅游影视等场景的融合为文旅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点。据统计,近年来,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文旅新业态快速发展——2012年至2022年,文旅新业态行业对文旅产业营业收入增量的贡献率达到49.8%。

在激发消费活力方面,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从供需两端发力,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持续增长,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更好服务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持续开展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围绕传统节日法定假日和暑期等旅游旺季,组织各地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消费促进活动,创新文旅消费场景,丰富消费惠民举措。会同中国银联实施“百城百区”文化和旅游消费行动计划,推动各地与合作银行支持企业支持平台加强协作,进一步加大消费惠民力度。推动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联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跟着赛事去旅行”系列赛事目录,培育“跟着赛事去旅行”品牌。发布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打造“跟着演出去旅行”品牌。会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电视陪你看中国”片单。

随着假日旅游日益火爆,夜间文旅成为旅游休闲的新选择。文化和旅游部加强促消费平台载体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截至目前,在全国推动建设15个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115个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345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支持指导示范城市及试点城市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提升文旅产品供给质量,创新发展夜间文化和旅游经济,构建主客共享的文化和旅游消费新场景,让夜晚“亮”起来,消费“火”起来。据统计,2024年1月至8月,已纳入监测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累计夜间客流量21.52亿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0.6%。

深化产业国际合作,

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推动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为推动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与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联合商务部等5部门实施对外文化贸易“千帆出海”行动计划,指导各地推进对外文化贸易工作,与中央宣传部商务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共同认定2023—2024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367家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115个。在与俄罗斯意大利泰国等近20个国家签署的政府间文件中,对文化和旅游贸易投资与产业国际合作作出专门安排。

在加强贸易服务载体建设方面,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商务部命名新一批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为国内文化和旅游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外国企业来华贸易投资提供综合服务保障,特别是在贸易政策法律咨询知识产权保护运用等方面引入专业化服务,引导各基地特色化规范化发展,推动更多文化企业和文化项目扬帆出海。今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支持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分别赴泰国越南匈牙利等国开展服务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海外交流对接活动,累计签订2000万元采购合同,达成40余项意向合作,金额超1亿元。

为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开展“多彩中国佳节好物”文化和旅游贸易促进活动,在北京上海香港以及意大利米兰等地举办11期专题活动,涉及演艺乐器陶瓷冰雪数字文化装备文化娱乐新业态节庆产品葡萄酒之旅等多个专题,集中展示推介交易一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并受到国际市场欢迎的优质文旅产品及服务,提升中国企业中国品牌的国际竞争力和知名度。11期专题活动共展示推介700余件(套)优质产品和服务,惠及400余家企业,线上线下观众累计近千万人次,其中海外观众突破540万人次。

为持续推动政府间产业国际交流,9月24日至26日,在浙江杭州举办的第17届中日韩文化产业论坛上,中日韩三方代表围绕数实融合赋能文旅新场景新消费这一主题进行了讨论,就推动数字文旅企业及相关行业组织开展务实合作达成共识,并共同发布《第17届中日韩文化产业论坛共同倡议》。期间还举办了中日韩文化企业交流会。

围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文化和旅游部还将加强政策引导,优化市场环境,壮大企业主体,搭建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平台和桥梁,让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文化产品走向世界。

本报记者  于  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