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残酷的冷知识——在摄像头没有普及以及人们脑袋上不长摄像机的年代,服务员与消费者发生冲突是常有的事。

我不会说这是体现社会紧绷状态的一桩典型案例,我也不会说这是资本快速扩张并极致要求效率导致服务员心态失衡的必然结果。

老胡认为,没有必要将一桩偶发事件上升到性别对立、资民对立的高度,尽管这个咖啡馆同一天发生了两件针对消费者的不礼貌行为。

我想的是,如果服务员手里拿的不是咖啡粉而是滚烫的火锅底料呢?他还会义无反顾的泼向消费者吗?

我想的是,如果服务员面对的是像我这样一个肌肉炸裂、孔武有力的大汉,他还会一往无前的冲上去挥舞老拳吗?

有过被拘留经验的读者应该都会知道,答案是否定的。

所以,这就是属于四个成年人的小摩擦。

成年人的热血翻涌都是经过算计的,要考量对手的战斗力,要考量自己武器的威慑力,尽量保证杀伤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又不至于被法律制裁,最终导致三代无法考公。

这起冲突,舆论陡峭的是,很多人站在服务员这一边,尽管他们在社会中大多数扮演的是消费者的角色。

原因就在于,服务员泼的是咖啡粉而不是火锅底料。因为后者很容易导致毁容。

那么公众情绪很容易解释了——对于那些蛮不讲理,态度不和善,践踏契约与规则的人,施以小小的惩罚是巧妙且大快人心的,平时受过同样的气,在这一刻得到了复仇的快感,又不至于形成灾难性的后果,导致背上道德上的负担。

那么,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进入到服务者的角色,虽有「顾客至上」的铁律桎梏,可实在伺候不了了,他是新手父亲,他拥有了被优化后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他机械式的执行十小时不断重复的动作,他不想忍了,他爆发了,他原力觉醒了。

他手中会有滚烫的卡布奇诺,池子里还有沉重的椰子,以及铮明瓦亮的铁勺,但他选择了咖啡粉,带着智利山谷的香味,可以放到烟灰缸里,用于掐灭男男女女的情欲哀愁,他泼过去了,粉尘四散开来,糊住了对面可憎的面目。

而他能失去的只是一份可替代性非常高的工作。

他施与了不被授权的惩戒,催单的顾客等到了未完成的咖啡,它就在脸上。

我不太确定的是,这种成年人的控制力,火候真的好控制吗?所以,我们也会通过无处不在的摄像头看到更为暴力、残酷的冲突事件。

也许只是等量的情绪,但场所的不同,惩戒手段的不同,故事的走向便大相径庭。

前两天,我约一个女生吃饭。

起身结账前,我礼貌绅士的问:「吃饱了吧?」

她说:「嗯,走吧。」

回到家,我在微信上又问:「吃饱了吧?」

她说:「我能说真话吗?其实没吃饱,我从沙拉里吃出了一根长头发。」

错愕,进而出离的愤怒。

「为什么你当时不告诉我呢?」

又自责。她大概吃出头发后,就没怎么动筷了,而我却没有觉察。

「我怕你凶人家……」

我脑浆翻涌,CPU红温。心想,咱有理,「凶」点怎么了?这么重大的餐饮事故,声色俱厉也是可以理解的吧?而且我肯定会讲道理的,熟悉我的读者应该知道这一点。

我便难过了一宿,考虑到那份沙拉,我是一口没吃,倒像是她命中注定要遭此劫一般,愈发愧疚了。

若是我率先发现了那根头发,故事的走向:

店家赔礼道歉;

店家推诿不承认,进而发生冲突,厨师手里握着刚薅下来的我的一小撮秀发。

第二天,我跟她讲——我以为吃的顺利的晚餐,原来是有人为我负重前行。

无事就是好事,人到中年愈发明白这个道理。

她替我管控了未知的风险与摩擦。其实很多悲剧背后,不就是缺少「拦一把」的那个「她」吗?

愿你们都有一个她。

对了,还有一个词叫——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