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打响反制第一枪,四国开始求和,欧盟驻华大使:有事好商量

来而不往非礼也,寇可往,我亦可往。就在上月中旬,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额外关税,将其税率由原来的25%提高到100%,电池关税从0提高到25%。不久之后,作为对超级大国的响应,欧盟于6月12日发布声明,表示将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加征最高38.1%的关税,如果中欧无法解决相关问题,欧方的临时关税措施将于下月4日开始生效。目前,针对美欧联手制裁我新能源汽车一事,中国打响了反制第一枪。

据环球网日前的报道,中国商务部于17日对外宣布,即日起对从欧盟进口的相关猪肉及其副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负责人表示,此次调查是应国内猪肉产业的申请而发起的,商务部收到申请之后,根据国内有关法律法规,在遵循世贸规则的基础上,对申请书进行了审查,最后认为,“申请符合反倾销调查立案条件,决定发起调查。”

商务部的这一声明,可谓是中国对欧盟打响的“反制第一枪”。虽然此前有传闻称,中国准备对进口的大排量汽车加征临时性关税,但截止到目前为止,这一措施尚未落地,商务部也没有对这一消息予以置评,因此真正打响中国反制第一枪的,其实还是商务部对欧盟猪肉及其副产品的“反倾销调查”。

中国打响反制第一枪,四国开始求和,欧盟驻华大使:有事好商量

中国之所以“挂起”大排量汽车,而先打“欧盟猪肉”牌,一方面,可能是准备“循序渐进”地对美欧实施反制,先从“进口猪肉”下手,表明中国的态度,若西方还不“知难而退”,再对大排量汽车加征关税。另一方面,若一开始就从进口大排量汽车着手来进行反制,可能会促使美欧抱团反击,不如先集火“欧盟猪肉”,争取各个击破,毕竟欧盟猪肉及其副产品占到中国进口猪肉的54%,而美猪只占大约8%。

目前来看,中国的反制效果还是不错的,在商务部“考虑”对大排量汽车加征关税的“预期”下,在着手对欧盟猪肉进行“反倾销调查”的背景下,欧洲四国开始“求和”。最先是德国,德国副总理哈贝克即将访华,并与中方就关税问题进行协商;接着是意大利,意大利总理梅洛尼也打算在几周内访问中国;此外,猪肉出口大国西班牙、丹麦也纷纷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表示高度关注。

西班牙食品大臣普拉纳斯就表示,“我希望并期待双方有谅解和谈判的空间,以避免对农产品和食品征收关税”;丹麦农业与食品委员会下属贸易协会主席布雷霍尔姆干脆直接“告饶”,他表示,若中国对欧洲猪肉实施限制,丹麦的猪肉产业将“遭受重大打击”。此外,就在中国打响“反制第一枪”之后,欧盟驻华大使庹尧诲公开表示,“看好”欧盟与中国的合作潜力,希望中欧能够“共同努力、展开对话”。

中国打响反制第一枪,四国开始求和,欧盟驻华大使:有事好商量

很显然,欧盟大使的这一表态,是希望中国“有事好商量”,不要动不动就对欧盟的猪肉或者大排量汽车进行“制裁”,就算欧盟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中国可以同欧盟“一起协商”,不要那么强硬。不得不说,西方文明的确有一种“尿性”,和他们讲道理偏不听,非要别国“用实力说话”,才能读懂对方的意思,现在才认怂、求和,“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早干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