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年龄放宽至40岁,能否击碎“35岁焦虑”?

作者|马亮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近日,四川、上海、浙江、山东、天津、江苏等省份发布2025年省考公告,引人瞩目的是年龄限制有所放宽。部分报考人员、报考部门和岗位的年龄放宽到40岁,而不再是一直沿用的35岁。

那么,公务员考试的年龄限制,是否会从35岁门槛时代走向40岁门槛时代,甚至全面放开年龄限制?与此同时,全社会普遍形成的35岁职场焦虑,是否也会因之烟消云散?推而广之,其他方面的职场歧视,在未来是否也有破除的可能性?

考公年龄放宽至40岁,能否击碎“35岁焦虑”?

为何确有必要放宽年龄限制?

在公务员考试中,对报考人员设定年龄限制,是有一定历史背景的,也是特定阶段的历史产物。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了推动干部“四化”,特别是“年轻化”,政府采取了不少举措。其中,有关公务员考试和干部任用的年龄限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并一直沿用至今。

与此同时,年龄限制也从体制内扩散到体制外,很多企业效仿公务员考试的年龄限制,使其成为一个普遍的职场规则。不仅考公考编提出年龄限制,时下不少用人单位普遍设定了类似的年龄限制,以至于形成和强化了职场35岁年龄焦虑。

通过公务员考试遴选年轻人和应届毕业生,是为了加以组织培养和塑造,使他们可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领导干部。从校门考入机关的公务员,“一张白纸好作画”,更有利于从零开始,加以培养。如果考上公务员的时候年龄偏大,会明显影响后期的人才培养和干部任用。

考公年龄放宽至40岁,能否击碎“35岁焦虑”?

与此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考公考编,要求硕士研究生乃至博士研究生学历,顺延年龄限制的必要性也越来越强。按照一个人在18岁上大学来计算,大学毕业是22岁,硕士研究生通常是25岁毕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则要到30岁。如果研究生毕业后工作几年,那么普遍可能已经接近或达到35岁,也会使政府部门错过这些优秀人才。

今年出台的延迟退休政策,明确在未来逐步延迟退休年龄,也同样呼唤考公考编放宽年龄限制。其中,男性职工从60岁退休逐步延迟到63岁,女性职工与干部的退休年龄分别延迟到55岁与58岁。放宽公务员考试年龄限制,也是在承接延迟退休政策而进行的年龄顺延。

考公年龄放宽至40岁,能否击碎“35岁焦虑”?

放宽年龄限制能否不附带条件?

不少人对地方公务员考试放宽年龄限制表示欢迎,毕竟这让更多人可以一试身手,通过考公考编而进入体制内工作。但是,在肯定政策松绑和调整的同时,更加需要反思考公年龄限制本身的合理性。

这次部分地区公务员考试,对报考人员的年龄放宽是有条件的,而不是无条件的一视同仁。放宽年龄到40岁的条件,是同报考人员的学历、报考部门或岗位挂钩的,而不是全面放宽考公的年龄限制。换句话说,全面放宽年龄限制的政策调整依然是小范围和附条件的,还没有大范围的普遍推行。

比如,多地都要求报考人员是35周岁以下,而只有应届硕博研究生可以放宽到40周岁以下。也有省份明确基层单位或特定系统的报考人员,年龄限制可以放宽到40岁。更为重要的是,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的年龄限制,是否会做同样的“松绑”,也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与此同时,公务员考试的年龄限制本身还没有完全突破,也还有进一步突破乃至完全放开年龄限制的空间。这次部分地区的政策调整,并没有真正扭转公务员考试的年龄限制。将年龄限制从35岁放宽到40岁,不可谓调整幅度不大,但还有逐步放宽乃至完全取消年龄限制的空间。

考公年龄放宽至40岁,能否击碎“35岁焦虑”?

按照35岁或40岁“一刀切”地划定报考年龄,有违“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选人用人原则。当然,考公考编这样的工作“矫枉必须过正”,需要通过“一刀切”来避免各种“原则上”带来的制度突破与政策变通,使本应得到严格执行的规定成为一纸空文。但是,是否需要年龄限制以及什么样的年龄限制是适合的,不应如此简单粗暴,缺乏科学决策应有的精算与论证。

考公年龄放宽至40岁,能否击碎“35岁焦虑”?

除了放宽年龄限制,还需哪些改革?

随着全社会的工作模式日益灵活多元,人们的工作转换也越来越频繁。考公考编不必然是一个人必须一辈子都要端着的“铁饭碗”,而公务员的考入、转出与转入也将成为常态。由是观之,公务员考试年龄限制的必要性越来越存疑。

之所以取消年龄限制至关重要,就在于要为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提供职业转换机会,使他们可以为党政机关与事业单位提供新鲜血液。

在私营部门和非营利组织有丰富工作经历的职业人士,可以为公共政策与公共服务提供新颖的思维与视角,有利于推动政府治理水平提升。

比如,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公务员,可以让政府部门的市场监管与营商环境优化工作更加有的放矢。曾在非营利组织工作的职业人士,可以更好地开展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在政府、企业与社会组织的工作转换,可以打破体制内外分野,进一步推动跨部门的职场融合与人才环流。

一方面是公务员考试在“入口”的年龄限制,另一方面则是不少体制内的公职人员在退居二线和退休的“出口”过早“躺平”。比如,很多公务员在40岁、50岁就已“看到头”了,面临无事可做的尴尬,还要为年轻的同事“腾位子”。通过增加人员的流动性来激活体制内工作的活力,延长公职人员的职业生命,同样是公务员管理需要关注的课题。

可以说,如今职场普遍流行的35岁年龄限制,始作俑者就是公务员考试设定的年龄门槛。随着考公考编日益放宽年龄限制,相信其他用人单位也会跟进改革,破除当前流行的职场年龄焦虑。

考公年龄放宽至40岁,能否击碎“35岁焦虑”?

政府带头放宽年龄限制,有助于形成带有引领性的风向标,推动全社会在放宽职场年龄限制方面达成共识。

当然,立规容易废规难,特别是年龄限制这样的陈规陋习,一旦确立就很难破除,也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彻底破除。

最后,除了考公考编的年龄限制,还需要关注更多显性与隐性的就业歧视与职场不公。比如,性别、学历、毕业院校、第一学历等方面的要求,就带有一定的歧视色彩,也需要加以调整和放宽。再如,在面试时询问女性求职者的婚育情况,也往往是隐性职场歧视,必须下大力气进行查处惩治。

本文系凤凰网评论部特约原创稿件,仅代表作者立场。

主编|萧轶

如果您觉得本文还不错,

希望您可以在文章底部↘点击“在看”,

或给“风声OPINION”设置星标(公众号界面右上角三个点),

以便系统继续为您推送优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