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开始招不满学生了。
今年的高考人数达到了创纪录的1342万,是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的最高值,根据当前的人口结构,未来十年都将会迎来“最卷高考季”,直到2032年高考人数达到1800万的峰值后,才会开始一路走低。
而与高考人数爆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本科大学开始招不满生源。
据中国新闻周刊今年8月的一则报道。
广东、湖南、广西等地,多所民办本科高校出现了大量招生缺额的情况。
广州工商学院、湛江科技学院、广东理工学院等民办本科院校,本科批次录取出现大量缺额,其中湛江科技学院的缺额人数更是达到2000多人,创下近年新高,第一次征集之后,上述学校缺额人数仍然较多。
广西外国语学院、广西城市职业大学、桂林信息科技学院等民办本科院校,第一次征集计划数超过2000人。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长沙医学院等民办本科院校,同样出现了较大范围的缺额现象。
甚至有些考生已经被民办本科录取,但最终选择放弃入学,比如广东白云学院2024年1477名新生拟放弃入学。
我们认为核心原因有三:
一是教育改革。
民办高校过去一直都是很多低分学生的第二乃至第三选择,很多高考考生分数不理想,达不到二本线,但又不想补习或者读专科,民办本科是他们的一条退路。
但随着近几年来“中考分流”的加剧,大量“通过筛选”上到高中的学生目标都是都会放在更知名的公立大学上。
另外,复读生规模的一路走高也加深了这种趋势,今年1342万高考生中,大约有413万的复读生,占到了总人数的1/3,既然选择了复读,更加不可能选择民办本科。
二、费用太高。
以上海、沈阳、大连等城市做为统计样本,多所民办本科高校每学年的学费大多超过3万元,甚至有高校达到了近15万一学年。
而公立大学每年的学费通常在3000-5000元左右。
民办大学的“昂贵”,对于经济条件有限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三、缺乏竞争优势
未来的社会环境一定会是一种“学历贬值”的大趋势,即使是硕博生都要面临“含金量被冲淡”,更何谈民办本科。
而且在就业竞争中,民办本科的劣势也逐步显现出来,大量企业天然会倾向选择公立高校的学生,
而民办大学在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上相较于公办大学存在很大的劣势,这使得部分学生在选择时更加谨慎。
2024年的1342万高考生,对应的是2006年前后出生的人口,彼时的出生人口1585万,而中国的出生人口在2018年后便一路下滑,直至今年已经减半。
这意味,在2036年后,中国或将迎来“大学关停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