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石青川

2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的政策举措。

会议指出,要把稳外资作为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发力点,在扩大市场准入、优化公平竞争环境、畅通创新要素流动等方面加强服务保障,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巩固外资在华发展信心,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全球吸引外资竞争激烈

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下,各国都在积极寻求吸引外资,以提升自身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2023年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曾发过一份报告,报告中提到2023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出现波动,其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规模同比下降12.4%至1.3万亿美元,仅为历史高点(2015年、2016年均突破2万亿美元)的约六成,2023年面临较大压力。同时据UNCTAD统计,2022年各国出台的投资激励政策多达102项,同比增加50%以上。

就在全球跨国投资愈加谨慎的趋势下,中国顶住压力,在吸引外资方面保持了稳步增长。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2月18日在答记者问时透露,跨境资本流动趋稳向好,来华投资总体保持净流入格局。王春英表示,2023年来华投资总体呈现净流入态势。其中,外商股权性质直接投资全年净流入621亿美元,四季度净流入规模环比明显提升。经初步测算,全年来华证券投资亦呈现净流入,四季度净流入规模达到近两年高位,9至12月外资连续净增持境内债券累计逾600亿美元。以上显示更多外资来华投资兴业和配置人民币资产。

中央结算公司、上海清算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月末,境外机构持有境内人民币债券托管量达3.87万亿元,环比增加2028亿元。这是自2023年9月以来,境外机构连续第五个月增持人民币债券。

除了外商投资持续流入,外商新设立企业也在稳步增加。

商务部2月23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588家,同比增长74.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27.1亿元,环比增长20.4%。法国和瑞典实际对华投资同比增长分别高达25倍和11倍,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实际对华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11.8%、186.1%、77.1%。

外资信心稳步提升

中国之所以能够巩固外资在华发展和投资中国的信心,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至关重要。

在2023年重庆举办的市长顾问团年会上,奥特斯集团监事会主席汉内斯·安德罗施博士曾建议,吸引外商投资的先决条件是创造互利的营商环境,这不仅有助于国际交流合作,还将有效促进双方技术和市场资源的共享。他认为,对于外商投资来说,如果营商环境稳定且可预测,将吸引到更多的外商投资,并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

去年一年,我国对于外资建议的营商环境也十分重视,不仅在去年多场国常会上提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的营商环境,更多次召开重要会议提振外商投资信心。

2023年4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把吸引外商投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2023年7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多措并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即“外资24条”。2023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再次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

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朱冰在媒体上表示,这一系列部署一脉相承,持续释放扩大开放、大力吸引外资的积极信号。“就是要给予外国投资者稳定的预期,以对外开放的'确定性'来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朱冰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聚焦跨国企业关切和诉求,一系列部署具有很强针对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二是要保障准入之后的准营,三是要解决好公平竞争问题。

特别是在“外资24条“后,全国各省份建立起了成体系的外资企业座谈机制。商务部数据显示,自2023年7月起,商务部建立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外资企业反映困难问题和意见建议,并会同相关部门和地方共同推动解决。截至今年1月底,商务部已召开16场外资企业圆桌会,共400余家外资企业、外国商协会参会,已解决会上反映的问题诉求300余件。同时,各省份也建立圆桌会议制度,召开140余场圆桌会,2200余家外资企业、外国商协会参会,已解决问题诉求900余件。

随着这一系列努力,不少大型跨国企业在去年在中国增加了投资。苏伊士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苏冰岚就曾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透露:“我们已与重庆水务集团扩大合作,投资超过12亿元人民币,用以扩大我们现有的水处理厂的产能。到2025年,苏伊士在重庆的日供水能力将达到168万立方米,服务人口将从目前的270万增加到330多万。”

科技领域吸引和利用外资正在加速

丹麦食品、农业与渔业大臣雅各布·延森在2023年11月访问中国期间曾前往多个部门进行合作洽谈。延森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时透露了访问中国主要寻求合作的领域,主要包括丹麦与中国如何合作发展更加可持续的农业,并重点关注有机生产等领域。他还透露,在未来三年,丹麦兽医和食品管理局将继续与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开展密切合作。

不难发现,这一系列的合作需求,已开始不再局限于挖掘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外资正向科技含量更高的领域逐渐延展,吸引外资的因素也正在变得多元化。

本次国常会提出的“要畅通创新要素流动等方面加强服务保障”与“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也透露出这一变化。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崔卫杰就曾撰文表示,无论是从外资本身的结构变化来看,还是从国内发展的实际需要来看,呈现出了一些新特点新趋势,特别是高技术领域以及着眼于高端要素资源集聚的领域,都是下一步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的重点方向。

惠普公司首席供应链官 Ernest Nicolas曾在去年11月份的重庆市长顾问团年会后向记者透露,惠普2023年5月份在重庆开设了惠普个人电脑研发中心,致力于推动重庆计算机制造业的创新,“我们还与重庆大学合作开办了人工智能应用联合创新实验室,助力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 ”

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也透露,高通公司也在不断拓展在中国的项目,不久前联合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中国电信、移远通信等产业链合作伙伴,在通力电梯江苏昆山工业园开展 5G 全连接工厂项目。同时他还对中国汽车产业表达出浓厚的兴趣,并希望能扮演中国汽车新能源与智能网联双重趋势中的赋能者。

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推动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吸引更多外资参与我国的创新发展正在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