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国家流感中心主任王大燕表示,元旦假期后,JN.1 变异株占比呈现上升趋势。

根据专家研判,今冬明春我国将继续呈现多种呼吸道病原交替或者共同流行态势,短期内仍将以流感病毒为主。受 JN.1 变异株持续输入、国内流感活动逐渐降低和人群免疫水平下降等多因素影响,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可能在本月出现回升, JN.1 变异株大概率将发展成为我国优势流行株。

自去年 12 月以来,JN.1 变异株在全球快速传播,12 月 19 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单独列为「需要留意」(VOI)的变异株。[1]

新毒株 JN.1 已在全球多国快速传播

JN.1 是新冠病毒 Omicron BA.2.86 变异株的第二代亚分支,也是 BA.2.86 变异株中具有较强传播优势的一个亚分支。

该变异株于今年 8 月 25 日在卢森堡采集的样本中首次监测到,世界卫生组织于 12 月 19 日,将 JN.1 单独列为「需要关注的变异株」(VOI)。

11 月以来,JN.1 在全球流行毒株中的占比增长较快。

12 月 8 日,美国 CDC 专门为 JN.1 的流行情况更新了情报,截至 2023 年 12 月 23 日,JN.1 预计将占美国流通变种的约 39~50%;截至 12 月 30 日,新冠导致的住院人数增加了 20.4%,死亡人数增加了 12.5%。[2]

JN.1 的快速传播不止在美国。

根据欧洲 ECDC 的最新传染病周报,截至 2024 年 1 月 8 日,BA.2.86 (注:ECDC 将 BA.2.86 及其分支合并统计,该数据包括 JN.1)已是欧盟/欧洲经济区国家的主要变异株,并继续快速增长(占比中位数:75.6%;范围:41.7%~91.2%),其中大部分为 JN.1。[3]

此外,JN.1 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已经超过了 BA.2.86 及该变异株的其他分支。据麻省理工学院 Ian Wickersham 实验室发布的数据,自 10 月 1 日至 11 月 22 日,JN.1 在全球范围内的检出率从 0 一路跃升至 15% 以上,而 BA.2.86 及其数个分支的检出率始终没有高过 5%,且最近进一步降低。

图片

BA.2.86 及其所有分支(包括 JN.1)在全球范围内的检出率(图源:Ian Wickersham)

中疾控最新:大概率将发展成为我国优势流行株

1 月 10 日,世界卫生组织官网公布数据显示,由于假期聚会增加、JN.1 变异株等因素,新冠病毒 12 月传播量增加,共报告近 10,000 例死亡病例,与 11 月相比,住院人数增加了 42%,ICU 入院人数增加了 62%。[4]

根据中疾控专家研判,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可能在本月出现回升, JN.1 变异株大概率将发展成为我国优势流行株。

根据北京大学曹云龙团队的研究,JN.1 与 BA.2.86 之间唯一的不同在于携带了刺突蛋白 L455S 突变,该突变略微降低了 JN.1 与病毒受体 ACE2 的结合强度,但可能增强了 JN.1 的免疫逃逸能力。不过,这项研究只是体外及细胞水平的模拟,JN.1 在真实世界的具体复制及免疫逃逸能力究竟如何变化,目前仍无结论。

同时,与以往毒株相比,L455S 迄今为止只在 JN.1 中被发现,这也意味着 JN.1 在现实环境中的免疫逃避能力和感染力增强程度将不好预测。

图片

新冠病毒的进化树,其中标红框的为 JN.1(图源:Forbes)

不过,有研究显示,抗病毒药物对 JN.1 变异株仍然保持着较强的活性,这主要是因为 JN.1 变异株并不存在如 XBB 变异株中的影响抗病毒药物活性的突变[5];另一方面,部分研究[6]显示,含 XBB 变异株组分的新冠疫苗仍可高效抵御 JN.1 变异株感染;更为重要的是,目前没有观测到 JN.1 的致病性增加。

WHO 报告显示,含有 XBB.1.5 成份的新冠病毒疫苗仍对 JN.1 变异株有效。因此,在人群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广泛免疫(包括疫苗接种和自然感染)的前提下,JN.1 变异株的传播能力可能相对有限。WHO 评价包括 JN.1 在内的 BA.2.86 变异株临床重症感染风险为低等。

据国家卫健委监测,元旦以来,全国发热门诊接诊量波动下降,当前呼吸道疾病仍以流感为主,新冠病毒感染处于较低水平。

国家卫健委在发布会上提醒,随着寒假和春节假期临近,人群大规模流动和聚集可能加速呼吸道疾病传播。要加强重点场所管理和重点环节防控,为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接种疫苗提供便利条件。

策划:z_popoye, yuu.|监制:gyouza, carollero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参考资料:

[1]https://www.who.int/docs/default-source/coronaviruse/18122023_jn.1_ire_clean.pdf?sfvrsn=6103754a_3

[2]https://www.cdc.gov/respiratory-viruses/whats-new/index.html

[3]https://www.ecdc.europa.eu/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s/communicable-disease-threats-report-week-2-2024.pdf

[4]https://www.who.int/director-general/speeches/detail/who-director-general-s-opening-remarks-at-the-media-briefing---10-january-2024

[5]Iketani S, Mohri H, Culbertson B, et al. Multiple pathways for SARS-CoV-2 resistance to nirmatrelvir. Nature. 2023;613(7944):558-564. doi: 10.1038/s41586-022-05514-2

[6]Wang Q, Guo Y, Bowen A, et al. XBB.1.5 monovalent mRNA vaccine booster elicits robust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against emerging SARS-CoV-2 variants. bioRxiv 2023.11.26.568730; doi:10.1101/2023.11.26.568730

[7]Yang S, Yu Y, Xu Y, et al.Fast evolution of SARS-CoV-2 BA.2.86 to JN.1 under heavy immune pressure. bioRxiv 2023.11.13.566860; doi:10.1101/2023.11.13.566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