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今天上午,由上海市软科学基地——上海市知识竞争力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国际竞争力中心亚太分中心等联合研制的《2023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在上海交通大学发布。该指数用19项指标对亚太53个地区进行评估,综合反映了各地区将知识资本转化为经济价值和居民财富的能力。排名前十的地区依次是:新加坡、上海、台湾、首尔、蔚山、东京、香港、北京、西澳大利亚和以色列。

上海市知识竞争力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罗守贵表示,上海之所以在该指数中连续两年位居第二,主要原因是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知识密集产业这条科技创新链上实力均衡,其中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汽车与机械工程、电子机械等4个知识密集制造业的就业密度总体排名亚太第二。

中国经济表现出强大韧性

知识竞争力是指创造新的概念、思想、工艺流程和产品,并把它们转化为经济价值和财富的能力。知识竞争力指数由总部位于英国的国际竞争力中心提出,从2002年起,这家研究机构每年发布《世界知识竞争力指数年度报告》,以全球125个主要地区作为评估对象,测定这些地区的知识竞争力指数。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是该指数的一个板块,从2010年起由国际竞争力中心授权在中国发布。

图片

知识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罗守贵介绍,《2023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采集的是2022年数据,这一年新冠疫情对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冲击依然存在,国际经济环境处于动荡和调整过程中。与很多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经济表现出强大的韧性。在排名前十的地区中,中国占据4席,分别是上海、台湾、香港和北京;在前20位的地区中,中国占据8席,包括第14位的广东、第16位的天津、第17位的浙江、第19位的江苏。

亚太53个地区大致可分为三个梯队,中国33个地区在第一、二、三梯队中分别有7个、12个、14个地区。其中,上海、北京、江苏、山东和福建等沿海发达地区位置稳定,分列第2、7、19、26和27位;我国进步最快的地区是安徽省,从《2022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的第37位跃居第31位。

在指数评估的19项指标中,中国在“经济活动率”指标上表现最为突出,排名1—23位的全部是中国地区;“每千从业人员中经理人数”指标的前十名中,中国占据7席;“每千从业人员在知识密集制造业中的就业人数”指标的前十名中,中国占据6席。

图片

2023亚太知识竞争力排行榜及其与2022排名比对

京沪深在创新链上各有优势

据介绍,上海的知识竞争力已连续11年排名亚太前十,从2016年起连续8年位居前五,从2022年起连续两年名列第二,表现出稳健上升的态势。上海的知识密集产业优势尤其明显,4个知识密集制造业的就业密度总体排名第二,其中电子机械排名第一,汽车与机械工程位居第二,显示出上海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成就。此外,这座城市在人力资本、知识生产、知识经济产出等多个环节均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力。

北京的知识密集服务业就业密度、政府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人均私人股权投资均排名亚太第一,百万居民专利数位居第二,企业R&D投入位居第三,在创新投入、知识产出方面优势明显。

图片

2023亚太知识密集制造业就业密度排名

罗守贵分析,北京、上海、深圳三个国内科创中心城市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知识密集产业这条科技创新链上各有优势,北京的基础研究实力很强,应用研究也比较强,知识密集产业中的知识密集制造业相对较弱;深圳的优势和弱势与北京正相反,知识密集制造业和应用研究很强,但因为高校不多,基础研究较为薄弱。在科技创新链上,上海的特点是各个环节实力均衡,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知识密集产业都排名靠前。

然而,上海与北京、深圳相比存在的一块短板是:企业R&D投入有待提高。《2023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显示,2022年全球研发投入百强企业中,中国企业有15家,其中华为排名全球第4位,研发投入高达195亿欧元。阿里巴巴和腾讯在上榜中国企业中分列二、三位;上汽集团排名全国第11位,是全球研发投入百强企业中唯一的上海企业。与7家企业(中国建筑、百度、中国铁路、中国交建、中国铁建、美团、中国电建、中国中冶)跻身百强的北京、3家企业(华为、腾讯、中兴通讯)跻身百强的深圳相比,上海还有一定差距。当然,北京的情况比较特殊,除了百度和美团,其他上榜企业都是央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