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博商业评论

余额宝理财热潮褪去后,天弘基金不得不寻找新的出路,权益类产品被寄予厚望。

今年以来,天弘基金马不停蹄的发行新产品。天天基金网显示,目前天弘基金旗下有10只产品处于发行中,这些产品均为权益类基金。而在6月21日,另一只权益类产品天弘红利智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正式成立,该基金募集期间净认购金额合计11.28亿元。

作为一家向来以货币基金见长的公募基金,权益投资一直以来是天弘基金的短板。但面对日渐式微的货币基金,天弘基金似乎决心要补齐权益投资的短板。

01

余额宝吸引力不复往日

2013年6月,余额宝的横空出世成为互联网基金的里程碑,也让此前籍籍无名的天弘基金在公募江湖里脱颖而出。当年天弘基金总规模曾从不足100亿元一跃升至1944亿元。

余额宝在刚推出的头几年,凭借其超高的收益率和简单便捷的操作方式,迅速成为“国民理财神器”。据悉,2013年,余额宝的七日年化收益率高达6%左右,是银行活期存款利息的17倍。

在高收益率的吸引下,居民存款大“搬家”,很多人喜欢工资一发,就转进余额宝,天弘基金的规模也水涨船高,2017年其规模达到1.2万亿元,成为国内首家规模超过万亿的公募基金公司。2018年,天弘基金的总规模更是高达1.99万亿元,刷新了全球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纪录。

然而,余额宝的高收益率并未能维持多久。2013年2014年,余额宝的收益率还能维持在6%左右,但从2015年开始,余额宝的收益持续走低,先是跌到3.5%;随后的2016年至2019年里,继续跌到2.5%左右,然后就跌破2%。

截至6月24日,余额宝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已降至1.5170%,1万块钱存里面,每天的收益不到5毛钱。

而随着收益率持续下滑,用户的余额宝理财热情逐渐消退,天弘基金的规模也快速缩水。2021年3月,天弘余额宝规模一度跌破了万亿元,此后其规模一直在万亿关口徘徊。

截至2023年末,天弘基金管理规模为10989.63亿元(含专户和子公司天弘创新),较历史高位减少了近一半。

02

权益基金难扛“大旗”

余额宝理财热潮消退后,天弘基金开始发力权益投资领域。2023年7月,掌舵天弘基金12年的郭树强离任后,博时基金原总经理高阳接任总经理一职。据悉,高阳在2008年至2021年曾任鹏华基金副总经理职务,分管主动权益投资;2021年2月,重新回归“老东家”,在博时基金担任总经理职务至2023年11月。

除了高阳外,2024年3月,原华泰证券资管总经理聂挺进拟任天弘基金副总经理,分管主动权益。两位权益老将的加盟,被认为是天弘基金强化权益短板的重要举措。

不过由于天弘基金此前“偏科”过于严重,想补齐权益短板并非易事。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天弘基金管理总规模为11381.08亿,在所有基金公司中规模排名第五。但剔除余额宝货币基金产品外,天弘基金非货基仅为3140.39亿元,排名在25名以外,主动权益类产品中规模最大的天弘永利优佳混合A仅为13.91亿元。

规模上掉队之外,天弘基金权益类产品市场表现也较为惨淡。天天基金网显示,截至6月24日,天弘基金旗下股票类基金产品数量仅有4只,近一年收益率全部为负,其中天弘甄选食品饮料股票A/C近一年跌幅超过15%。

混合类产品近一年收益率均在个位数以下,最高的是天弘通利混合A取得9.26%的成绩,而有8只基金的跌幅则超过了20%,其中天弘周期策略混合C近一年收益率为-26.52%。

指数类产品天弘基金近年来发力的重点,也曾出现过天弘中证光伏产业指数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产品。

天弘中证光伏产业指数基金是天弘基金旗下唯一曾破百亿的权益产品,该基金2021年1月28日正式成立,成立之初规模只有9.46亿,但经过2021年新能源光伏的暴涨行情之后,到2023年二季度末规模突破百亿达到103.28亿。然而该基金只涨规模不涨收益,自成立以来亏损幅度超过38%。

天弘中证光伏产业指数基金的基金经理为刘笑明,毕业于北京大学,目前管理的指数类基金超30只,不过其业绩表现平平,任期内最高回报为34.00%,而亏损幅度超高30%以上的产品则达到了13只。

近期,天弘基金新发行的10只基金中,混合类产品为4只,其余产品均为指数类基金,其中基金经理贺雨轩接任了4只产品。但贺雨轩过往业绩记录也不算好,自2021年担任天弘基金经理以来,其管理的基金数量但18只,但仅有2024年成立的三只基金取得2%左右的收益外,其他产品均遭遇了较大幅度的下跌,其中天弘国证生物医药ETF发起式联接跌幅超过了65%,天弘国证生物医药ETF跌幅超过58%。

新产品天弘中证软件服务指数发起A/C的基金经理为张戈,该基金经理2022年9月加盟天弘基金,目前在管基金普遍亏损20%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天弘基金这轮新产品发行中出现了新面孔,天弘新兴产业混合发起A/CD的基金经理邢少雄为行业新手,尚无业绩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