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class=宁波银行,从“尖子生”到“问题少年”">

导读:从业绩增速放缓到股价跌跌不休,从合规问题频发到内部管理争议不断,宁波银行能否重拾昔日荣光?

在银行业这片风起云涌的江湖中,宁波银行曾被誉为城商行中的“尖子生”,以其优异的业绩表现和独特的战略眼光,一度成为市场瞩目的焦点。然而,近年来,随着内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宁波银行似乎正从云端跌落。

2024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宁波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44.37亿元,同比增长7.13%;实现归母净利润136.49亿元,同比增长5.42%。虽然仍保持正增长,但增速已下滑至个位数,与过去的高增长形成鲜明对比。业绩增长放缓股价跌跌不休合规问题频发……种种迹象表明,宁波银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h1 class=宁波银行,从“尖子生”到“问题少年”">

增速放缓:净息差收窄下的业绩压力

宁波银行,成立于1997年,由17家当地城市信用社组建而成,是国内首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城市商业银行。自成立以来,宁波银行凭借精准的市场定位和灵活的经营策略,迅速在银行业中崭露头角。特别是在零售业务领域的深耕细作,使其业绩连年攀升,成为业界的典范。

从2000年到2006年,宁波银行专注于服务中小企业客户,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2014年,宁波银行启动大零售战略,大力发展个人财富管理业务和数字化转型,这一战略调整迅速见效。受益于地域布局和零售业务的开拓,宁波银行的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从2018年到2021年,其资产规模从1.12万亿元增长至2.02万亿元,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也大幅增长。

尤其是2021年,宁波银行迎来了高光时刻。在银行业整体增速普遍放缓的大背景下,其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达到了惊人的28.37%和29.87%,成为业界瞩目的焦点。那时的宁波银行,无疑是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股价和市值屡创新高,风光无限。

然而,好景不长,宁波银行的辉煌并未能持续太久。从2022年开始,其业绩增速放缓的迹象逐渐显现。2024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宁波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44.37亿元,同比增长7.13%;实现归母净利润136.49亿元,同比增长5.42%。尽管仍保持正增长,但增速已大不如前,尤其是与2021年的高增长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净息差,是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对于宁波银行而言,净息差的收窄无疑是导致其业绩增速放缓的“隐形杀手”。自2020年以来,受市场利率下滑LPR重定价存量按揭调价等多重因素影响,宁波银行的净息差逐年收窄。

财报显示,宁波银行上半年净息差为1.87%,同比下降6个基点;净利差为1.93%,同比下降15个基点。净息差的收窄直接影响了银行的盈利能力,使得营收和净利润的增长空间受到严重挤压。

非利息收入方面,宁波银行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2024上半年,宁波银行非利息收入达到112.83亿元,同比减少6.83亿元,下降5.71%。其中,手续费及佣金收入降幅明显,达到34.98亿元,同比减少7.59亿元,下降17.83%。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降显著,主要是受到资本市场波动和投资者风险偏好变化的影响,代理类业务和财富业务收入均出现下滑。非息收入的减少进一步削弱了宁波银行的盈利能力,使得其业绩增长更加乏力。

<h1 class=宁波银行,从“尖子生”到“问题少年”">

股价跌跌不休:投资者信心缺失

与业绩增速放缓相对应的是,宁波银行的股价也持续下跌,投资者信心受挫。

自2022年以来,宁波银行的股价便开始了漫长的下跌之路。2023年,股价累计跌幅达37.06%,市值蒸发约750亿元。进入2024年,尽管有过短暂反弹,但整体仍呈下跌趋势。近期,宁波银行股价持续大跌,从25元/股跌至目前的19元/股左右。

<h1 class=宁波银行,从“尖子生”到“问题少年”">

如果说业绩增速放缓是宁波银行面临的第一个挑战,那么股价的持续下跌则是其难以回避的第二个难题。股价的持续下跌反映了投资者对宁波银行未来增长潜力的质疑。

值得一提的是,宁波银行在高管薪酬和分红政策上的争议也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宁波银行的高管薪酬在业内一直名列前茅。以董事长陆华裕为例,其年薪高达275万元,并持有公司137.44万股股票。据统计数据显示,宁波银行高管的薪酬普遍较高且相对均衡,大部分高管年薪都在250万元左右。同时该行员工薪酬也相当可观:上半年总薪酬高达72.37亿元,人均年薪达到52.56万元。

然而,高薪并未带来业绩的持续增长反而引发了投资者的不满和质疑。在业绩增长乏力的背景下高薪高管无疑加剧了投资者的负面情绪。数据显示,宁波银行的分红率在业内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以2023年为例,该行的分红率仅为15.52%,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一做法不仅引发了投资者的不满和质疑,也影响了宁波银行的市场形象和股东关系。

从内部治理的角度来看,宁波银行在高管薪酬和股东分红之间的失衡,反映了其内部治理结构的缺陷和利益分配的扭曲。

在当前银行业整体业绩承压的背景下,宁波银行是否应该将更多的利润用于回馈投资者和股东?高管和员工的高薪福利是否挤占了本应属于投资者的分红空间?这种失衡的内部治理结构不仅不利于宁波银行的长期发展,也可能引发更多的市场争议和监管关注。

<h1 class=宁波银行,从“尖子生”到“问题少年”">

合规问题频发:内控漏洞显现

如果说业绩增速放缓是宁波银行面临的外部压力,那么频繁违规被罚则是其内部管理不善的直接体现。近年来,宁波银行及其旗下子公司因违规问题多次受到监管处罚,涉及贷款管理不审慎消费者个人信息管理不到位等多个方面。

尤其是个人贷款业务领域的违规问题尤为突出。宁波银行的个人贷款不良率逐年攀升,从2021年的1.24%增长至2023年的1.5%。同时,其个人消费贷和经营贷的不良率更是高达1.56%和3.04%,远高于公司整体不良率水平。这些问题不仅暴露了宁波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不足,也对其资产质量构成了严重威胁。

此外,宁波银行在合规文化建设方面也存在明显短板。

近年来,宁波银行及其旗下子公司因违规问题多次受到监管处罚。从违规开展异地互联网贷款业务到消费者个人信息管理不到位贷款“三查”不尽职等问题不一而足。仅在2024年上半年,宁波银行就因多项违规行为被监管部门处以高额罚款。特别是今年8月,宁波银行杭州分行因向客户销售高于其风险承受能力的理财产品等违规行为,再次被罚款70万元。

在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内控管理的薄弱可能成为制约宁波银行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零售业务曾是宁波银行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但近年来却逐渐成为拖累业绩的“包袱”。

随着个人贷款业务利率的大幅下降以及市场竞争加剧,宁波银行的零售业务贡献度逐渐降低。尽管零售贷款规模仍在增长,但利润贡献率却明显下降。数据显示,宁波银行的零售贷款不良率逐年上升,已成为资产质量的一大隐忧。

零售业务的快速发展给宁波银行带来了更多的风险挑战。个人贷款不良率的上升不仅影响了银行的资产质量,也增加了风险管理的难度。宁波银行需要不断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以应对零售业务带来的潜在风险。

作为曾经的城商行佼佼者,宁波银行无疑拥有雄厚的实力和丰富的经验积累。但在资本市场中,投资者最为看重的是企业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从业绩增速放缓到股价跌跌不休,从合规问题频发到内部管理争议不断,宁波银行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应对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未来宁波银行能否重拾昔日荣光?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