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class=咱们不降息,是在憋“新招”">

<h1 class=咱们不降息,是在憋“新招”">

前两天整个市场都沉浸在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的消息中不能自拔,各种“超预期”“大幅”修饰意外的次都用上了。

反观我们,20号1年期和5年期LPR不变,没有降息,才叫真的有些意外。

虽然19号,我跟朋友在讨论20号会不会降息的时候根据资本市场的表现看不出来第二天会有降息的意思,但内心多少还是有些期许的。

毕竟,9月初的时候,高层已经传递出降准甚至降息的信号,而且国内官媒也一直在营造货币政策即将宽松的氛围。

就在今天凌晨三点多的时候,证券时报头版也还专门强调了“美联储降息拓宽我国政策协同发力空间”。

<h1 class=咱们不降息,是在憋“新招”">

再加上,美国降息,我们也刚好可以趁着中美利差缩小不用太顾及汇率的机会,通过降息减轻国内债务压力支持支持经济。

可是真到关键的时间窗口,它却没有降息。

这不得不让人思考,是我们出手太慢,还是另有他因?

纵观眼前所有可能,此刻不降息基本上只有三个原因:

其一,还是有顾虑。原先汇率的掣肘基本可以排除,只剩下银行系统了。或许是出于银行净息差太小,再降下去怕银行受不了吧?!

其二,觉着还可以再等一等。毕竟今年已经降了两次,最近的一次距离现在才两个月,处于降息效应的滞后性还是想再看一看效果做决定;

其三,高层也知道降息的边际效果太差,还不如像前几次一样用其他手段集中地再搞“一揽子措施”,毕竟9月二十多天的宣传铺垫,或许此刻在等待文件的路上......

抱着这样的思路,我全网扒拉了一遍,第三种可能性仍然很大。

理由除了这几年每次快到十一假期的时候总会有一些措施的规律外,彭博社的一篇小作文也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我的判断:

十一假期前后,大概率会出“一揽子措施”!

<h1 class=咱们不降息,是在憋“新招”">

抓手仍然是房地产,手段还是“央行的货币政策+松绑原先的房地产限制措施”。

据彭博社报道,高层正在针对房地产和股市出台一些措施,目前在等批复,大体情况就是:

房地产方面打算全面放开限购,降首付降低第二套房子的房贷利率;股市方面,没有说细节,只说在出措施支撑股市进一步下跌。

之前的文章也曾多次说过,局势要想短时间快速扭转,其核心是“唯有赶紧平复地方和房地产这两个最大的造血(创造货币)主体,防止流动性不足进一步蔓延拖累物价继续走低。”

这次再度从房地产出发稳经济,很好没有错,可是实现目标的方式笔者认为仍待商榷。

这种方式本质上还是希望“有钱”的老百姓加杠杆,去创造新的货币,然后缓解开发商和地方的杠杆压力。

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实际情况却是,每个月的社融数据中居民的房屋贷款早就于2016年开始下滑了,2021年之后更是加速下滑,根本加不动杠杆。

这就注定单纯地针对房地产出常规措施很难短时间创造出很多的流动性,然后缓解绝大多数人的问题。

很多人可能不清楚现在的流动性到底有多cha。

下图是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的情况:

<h1 class=咱们不降息,是在憋“新招”">

6月7月8月央行没有扩表,仍然在44万亿下方徘徊。而从衡量社会上钱多少的M2来看,8月跟6月也差不多,仍然是305万亿。期间一些微小的变化也主要出现在银行买国债和给其他金融机构贷款方面。

换而言之,678这三个月咱们的整个银行系统(央行+商业银行)几乎没有诞生新的货币。实体经济去杠杆减少债务消灭的货币,几乎完全靠zf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借的钱创造的新货币来对冲。

所以,没有新的货币被创造出来,流到老百姓手里,还指望老百姓加杠杆稳住房地产是很难解决房地产的流动性问题的。

<h1 class=咱们不降息,是在憋“新招”">

20号不仅没有降息,事实上9月的金融系统流动性还是偏紧的,并且货币市场的利率和资本市场的利率还出现了大分化,皆暗示利率应该赶紧降一降。

由于大部分人身上都背着房贷,所以更关心每个月20号(节假日往后递延)的LPR报价,瞅瞅自己是不是又可以少还房贷了。

但是能够短期和长期提前知道自己是不是可以少还房贷则需要更多的关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而货币市场就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借钱的地方所产生的利率,资本市场则是国债等收益率所产生的借贷利率。

9月,反应金融系统缺不缺钱的质押式回购利率很多时间都是大于央行的逆回购利率的,包括20号当天也是如此。

<h1 class=咱们不降息,是在憋“新招”">

这说明金融系统还是很缺钱周转的。

而资本市场,最具有代表性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干到了2.05%。

这说明有钱人宁愿每年吃2个点的利息也愿意把钱长期的借出去。

一边是金融系统短期缺钱周转,一边是金融系统之外有钱人宁愿接受越来越低的收益也要把钱长期借给国家锁住“利息”,这两个看起来似乎矛盾的现象皆暗示:

利率还需要进一步下调,水还要再补!

否则,目前的经济根本承受不了如此高的利率,除非国家不计收益地借钱大搞投资,再把利率给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