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三地以谋定而后动的稳扎稳打攻坚克难的创新创造,打通改革“断头路”,激活发展新动能,让一体化交通网络“跑起来”,产业对接协作“串起来”,高水平开放步伐“快起来”,铸就携手并进的共赢新局。

打通“断头路”,交通一体化率先突破

变“民之所盼”为“民之所赞”      

每天早晨6点40分,定制快巴司机高海明都会准时启动车辆,出发接送乘客。这趟从河北燕郊直达北京国贸的定制快巴,全程不到一个小时,自2022年7月开通以来备受好评。然而,就在几年前,燕郊“通勤族”的上班之路还需经历冬日里难挨的风霜。

作为区域协同发展的“开路先锋”,交通一体化与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一道被确定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率先突破领域。

2021年12月22日,连接城市副中心和河北大厂的厂通路开工建设。如今,横跨两岸的潮白河大桥正加快合龙,这也是厂通路连通的“最后一公里”。在开工建设两周年之际,应工程方的邀请,潮白河畔的居民代表们第一次从桥上穿越潮白河,走进北京。

十年来,京津冀三地累计打通拓宽对接路“瓶颈路”达2000多公里,连通道路71条。  北京市域内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全部消除,区域公路网也不断织补加密。京台京昆京礼大兴国际机场高速京雄高速等先后建成通车,2023年京津冀区域高速公路总里程近1.1万公里,较2013年增长超四成。人与人,城与城之间的距离不断拉近。

<h1 class=中国震撼全球!“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或达1亿人次吞吐量">

作为“轨道上的京津冀”的标志性线路,地铁22号线由北京市政府与河北三河市政府按两地投资比例共同设立平谷线投资公司,以“统一标准统一质量统一进度”加速推进。

如今,京津冀地级市高铁全覆盖,京雄津保“1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人享其行物畅其流,便捷高效的轨道交通网络,让三地发展脉搏同步跳动。

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初现雏形:

“通勤圈”“功能圈”“产业圈”同心跑出融合创新加速度        

<h1 class=中国震撼全球!“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或达1亿人次吞吐量">

2017年,北京轨道交通技术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在河北保定满城区新建了城轨车辆制造基地,眼下,北京地铁13号线即将换装的264辆新列车将全部在这里生产。以京车为龙头,保定市全力推动轨道交通全产业链发展。

<h1 class=中国震撼全球!“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或达1亿人次吞吐量">

北京理工大学刘长猛教授带领团队历经十余年研发设计的设备,突破了悬空结构无支撑3D打印的技术难关。

把这台样机拓展为一台大型生产设施,需要选择一个海工装备制造业强大的地区落地。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诚意十足,量身定制的厂房五年内免租金使用,还提供真金白银的资助和服务配套支持,吸引了刘长猛团队。

2014年以来,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累计超1万家,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超2800亿元。中关村,这张北京科技创新的“金名片”,成了京津冀科技创新的“加速器”。

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

吞吐量超300万集装箱,五成货物运往京津冀        

天津港第二码头是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自2021年10月正式运营以来,这个码头吞吐量超300万集装箱,其中有五成货物运往京津冀区域。

2019年,天津海关率先在全国的海运口岸开展“船边直提到港直装”的改革。同时,天津与京冀两地海关联合,使企业通过“单一窗口”办理,即可在船舶抵港前申报进口货物,提前办结税费手续。每年京津冀地区超过29万箱货物因此享受到了协同加速度带来的红利。

<h1 class=中国震撼全球!“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或达1亿人次吞吐量">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天津与河北两地港口双方频频“牵手”,合力打造以天津港为核心以河北港口为两翼的世界级港口群。

“新世界七大奇迹” 全球规模最大单体航站楼:

年客流吞吐量可达1亿人次        

位于北京市大兴区和河北省廊坊市交界处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外观宛如一只金色的凤凰,这个全球规模最大的单体航站楼,被盛赞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

它占地面积143万平方米,规划年客流吞吐量1亿人次,飞机起降量88万架次。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也被赋予了“国际交往中心功能承载区”“国家航空科技创新引领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的战略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