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总有一股力量在无形牵扯

无非是我们是不是能感知到

几乎每一个消息每一个动态都会提前的感知和知晓

但是今天这个来自我的实地感受

我几乎每周都在出差的路上,一个月会去四五个城市看十多个项目

但是过完年后这一个月,我看了鹏瑞1号翠湖滨江滨江凯旋门汤臣君品蔚蓝卡地亚,即将还要去看保利世博缦合……

我想和大家表达什么

这些都是在过往楼市中我们认为的超级顶豪项目

一度被认定为一年大概只会出来一两个的项目,在2024年的一个月时间内密集和市场接触

并且都强烈表达了自己想要进入市场的态度和冲动

全国能级的豪宅项目即将倾泻而下了

这些背后,暗藏了什么逻辑

为什么都在这个时候和我沟通,他们对市场是怎么判断的,为什么都潜移默化地选择在这个时候入市

这是今天这篇文章想要回答的问题

01

当真的看过这些项目之后才会知道,真正碾压级别的产品力到底是怎么样的

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刷新我的认知

比如会看到真正的大户型,不是简单的把每个房间的功能区放大,更不是多增加几个卧室变成五房六房七房

而是将一些区域细分创造出更多的衍生空间

比如在鹏瑞1号,我就看到在完整的客餐厅一体化之外,又衍生出了家庭厅

而客厅衔接西厨作为社交,家庭厅衔接中厨作为家庭沟通

另外当过道开始变多之后也创造出了艺术展览厅的概念

包括衣帽间也会二度细分为男衣帽间和女衣帽间,同步女衣帽间又装下了梳妆台的功能

所以在这样的真豪宅里我看到了更多的创新,对于人性功能研究之后的再放大

更重要的是

几乎每一个项目,在房子外花的精力要比房子内还更多

很多时候会所都是起步,结合商业和配套往往能够渗透更重的服务理念

要注意这里的服务不是简单的资源整合

而是真服务的贯穿

比如在蔚蓝卡地亚的天际,除了交付一个社区和一套房子,每一户未来都会规划12人的服务团队,一栋楼光服务团队就有一百多人

想想这个数量有多夸张

而在翠湖滨江,主打的花园里弄街区,也会在单体的花园内植入真的“花元素”创造空间美学的常看常新

你会发现哪怕顶级豪宅,整体的品质颗粒度都拿捏的非常细腻

深究其背后的原因,我想起当初在看北京缦合的时候操盘手和我说的一句话

我到现在还记忆深刻:买我们房子的人家里一定有很多套房子,但是我这套是他们一定会住的

是的

如今我看到的所有顶级豪宅都不再是简单的放大空间堆砌材料,都在追求生活感温馨感和居家感

通过设计和规划创造出理念,从而让家的感觉变得更重

在顶级操盘手眼里,奢华和温馨本来就不是相悖的,而是可以共通共融的

也因为看了这些项目,我感受到整个居住产品的产品理念远未到达极限,超级顶豪依然在无限探索更好的生活可能

02

而背后的原因,在和汤臣的负责人日常闲聊的时候说到一个观点值得我们思考

说,现在在楼市里活跃的,其实都是old money的持有者

那些财富新贵,暴富一族在最近的这段周期里已经消失了很大的比例

但是对于old money一族来说则可以保持根基的坚挺

市场整体的购买决策已经发生了变化

现在不是没有购买力,而是购买力在游走

现在购买力不是在纠结,现在购买力是在比较

对于他们而言,买的不是趋势不是未来,买的都是当下的肉眼可见

这些决策都在系统性的变化

而对于他们的购买诉求而言,更加质朴也更加原始

更关心房子本身的居住功能,他们不论买几套房子,每一套都不是拿来看看的,都会考虑日常的居住

对于他们来说,能够具备居住属性的房子反而才是真正能够穿越周期的

但是从供给侧来说,这一类房子的供应恰恰相反,非常的少

是非常非常非常的少

我曾经和一个老派购买力聊过天,他和我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很多开发商都习惯做伪需求

什么意思

就是自己骗自己

把室内做的大红大绿,配套做的华而不实,看上去好看,用起来一点都不好用

不知道他们是把我们当成傻子还是他们想要自己骗自己,反正这一类房子在市面上非常多

所以现在看到的是,刚刚文章里提到的房子

虽然贵但是因为做的真的好,在供给侧依然是稀缺的,所以在市场端引起了强烈的反馈

鹏瑞1号是2023年过亿级别的房子里卖得最好的,但所有排名里只有鹏瑞1号不是住宅属性,是公寓属性

所以各位可以感受下真正的好产品和好服务在客户端的强势

购买力都已经不关心土地属性了,只在乎自己拥有的生活,这才是行业内真正的稀缺

03

但是又为什么这些项目选择现在这么着急进入市场

其实这背后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首先是对当下市场心智的占领

确实楼市经历过最近这三年其实是很虚弱的,这虚弱的背后第一方面是主流房企的品牌瓦解,第二也是客户对于社区产品力的信心不足

换句话来说整个楼市认知端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

也就是这个时候,是过往那些被时代淹没了的品牌重新崛起的大好时候

我们说类似阿那亚其实在行业内已经有十多年了,为什么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在舆论端不被认知,本质上都是时代洪流的冲击

而当下这个时候恰恰也是时代在选择目标然后开始“造神”的过程

我相信关于这点那些老板一定有意识有察觉

选择这个时候进入市场,并且通过客户反馈夯实品牌,从而在市场端重新树立自己的行业地位

去年和麓湖的小伙伴聊天,他们内部甚至已经喊出了要做新时代下的行业第一品牌,可以看出这背后的决心和态度

当然另外一点,在商言商,现在这些高端品牌也能够在土地侧拥有极大的话语权

其实现在各个城市反而更加积极且盼望能够吸引来这些品牌

都开始主动的招商引资了,这种画面也是非常难得了

对于城市来说这也非常简单,这些口碑企业的进入,对于楼市是一种盘活

能够刺激市场,从而创造流量热门盘的场景

这件事对于现在楼市来说也算是非常稀缺了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其实每个城市也都希望能够通过这一次的阵痛,完成一次供给侧改革

从而集体提升整个城市楼市的产品力

我们反观过往楼市发展,一些整体的转变基本都是典型个案的成功然后开始在全行业的落地

比如2010年前后万科开始推进的标准化,比如2015年碧桂园开始推进的跟投模式,这些模式后来很快在行业内大量采用

现在也需要找寻到优质企业,通过产品力的提升完成行业整体的产品力升级

这件事对于房地产的持续发展来说,也是拥有战略层面的意义

04

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其实我一直希望我们的读者受众能够拥有自己的判断能力,能够阅读市场解构市场

我总感觉这个行业正在被一股力量牵引,可能不用很长的时间就会拨开云雾变成趋势

其实任何一个时候都有一万个焦虑的理由,但是在焦虑背后总能找出一万零一个线索穿过焦虑找到自己的身位

身位两个字我最近经常咀嚼

到底我们身处行业浪潮中什么位置,这其实是最重要的

我们说什么是楼市信心,其实没有什么复杂的论据,其实就是一句话:当一个城市贵的房子有人要,那么整个楼市就一定不会太差

现在的楼市来说确实暗流涌动

不过话说回来,什么时候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