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出行连续三年盈利但业务结构更加单一,第五次冲击港交所能否成功?">
图片来源:嘀嗒出行
3月19日,嘀嗒出行(Dida Inc.)第五次在港交所申请上市。
这是继其于2020年10月8日2021年4月13日2023年2月20日和2023年8月30日先后4次递表失效后的再一次申请。和之前的申请一样,中金公司海通国际及野村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更新后的招股书透露出了些许变化。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嘀嗒出行的收入为7.81亿元人民币5.69亿元人民币和8.15亿元人民币;经调整利润净额分别为2.38亿元8470万元及2.26亿元。
挺过2022年疫情下的出行需求骤减,2023年的嘀嗒出行实现复苏,其2023年经调整利率也比上一年度提高了12.8个百分点。而上一次申请时递交的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嘀嗒出行经调整的净利润为0.86亿元人民币。
整体来说,嘀嗒出行实现连续三年盈利,不过其毛利率与经调整净利润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波动下滑。
大力补贴留住顺风车车主,但业务结构更加单一了
招股书显示,2023年,嘀嗒出行把更多钱花在了第三方服务上。该项服务成本在2023年同比增长了119%至6112万元人民币,其在总服务成本中的占比则提升9.4个百分点至29.1%。官方在招股书中解释称,这是因为其顺风车平台服务在2023年与一家聚合平台进行了新合作。目前为止,嘀嗒出行与百度地图美团打车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APP及平台进行合作。
此外,嘀嗒出行也为私家车车主提供了更多补贴。2023年,每名私家车车主的平均每次服务收入达到40.5元,超出2021年的36.7元和2022年的34.6元。对应的,嘀嗒出行给私家车车主的补贴同比增加65%至2900万元人民币,在服务总成本中的占比提升了1.4个百分点。截至2023年年末,该平台拥有约1560万名私家车车主。
不过,嘀嗒出行的业务结构渐趋单一。2023年,嘀嗒出行的顺风车业务为其带来了7.7亿元人民币的收入,这在总收入中占比高达95%,相比2021年的89%2022年的90.5%其占比进一步提升。对此,嘀嗒出行在招股书中解释称,顺风车平台服务的收入增加是因为搭乘次数和每次的搭乘车费均有所增加。
换句话说,嘀嗒出行用户打顺风车更贵了。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嘀嗒出行平均每次顺风车搭乘车费为59.8元64.3元和66.3元。蓝鲸财经记者同一时间实测发现,从北京十里堡地铁站打顺风车至朝阳大悦城,在嘀嗒出行的拼成价位9.5元,而最大竞争对手哈啰的拼车价为8.8元。
不过在城际拼车上,嘀嗒出行能给出比哈啰更优惠的方案。从同样的出发地前往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哈啰拼车一口价110.8元,但嘀嗒出行报出的最低价为90.1元。
招股书显示,嘀嗒出行是2022年中国第二大顺风车平台。不过招股书也指出,按经调整利润净额计算,嘀嗒出行连续三年是中国顺风车市场中唯一实现盈利的主要市场参与者。
另一边,嘀嗒出行的出租车服务和广告及其他服务为公司带来的收入绝对值和占比均下滑。2021年起,嘀嗒出行终止出租车网约服务于聚合平台合作,官方给出的原因是“该等聚合平台开始专注于建立其自身的出租车网约业务,或为获得更高佣金而优先派单予网约车司机而非出租车司机”。退出聚合平台,也没有在疫情后增加补贴吸引用户,嘀嗒出行的出租车服务不敌市场竞争,搭乘次数也在2023年骤减至1210万次。
嘀嗒出行更加依赖其顺风车业务,目前依然使用补贴私家车车主和提高单价的策略来留住私家车司机。
多次IPO失败,安全问题犹存
对网约车出行平台来说,上市的号角难以吹响,数据安全和客诉等问题始终难以平衡解决。此前,已有滴滴出行哈啰出行如祺出行等递交招股书,曹操出行T3出行也传出过上市消息。但上述网约车巨头们的上市之路并不容易。
2021年6月30日在纽交所低调上市的滴滴,五个多月后便官宣从美国退市,并启动在香港上市的准备工作。期间,滴滴经历了网络安全审查APP下架整改等一系列事件,安全问题成了滴滴没能迈过去的一道坎。
嘀嗒出行此前的多次申请递交招股书,均未被港交所通过。2023年,其更是加快了IPO的速度,2月递交的申请在半年后失效,嘀嗒出行在8月份很快再次更新申请信息。与急切上市的心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像所有网约车平台一样,嘀嗒出行也收到了很多来自消费者和车主的投诉——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消费者投诉未乘车扣款司机私下绕路接拼车乘客,有车主投诉订单完成车费到账后账户金额被直接扣除,一个共同点是,他们寻求平台客服均未得到解决。
在招股书记录报告期内,嘀嗒出行称其加强了技术基础设施及安全措施,导致第三方服务成本增加。这也是嘀嗒出行三年来毛利持续下降的原因之一。不过,服务质量和安全措施是否真的有效,最终还是要看消费者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