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 《经济参考报》11月7日刊发记者王璐采写的文章《改革创新育新质 大国重器显实力——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观察》。文章称,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奔赴中国空间站;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深地科探井正式穿越万米大关……今年以来,大国重器不断亮相,产业发展铿锵推进,处处可见国资国企的身影。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国资国企不断强化创新策源,加快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以更大力度把改革向纵深推进,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强化创新 链上突围

  “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隧道掘进机“永宁号”“祥云”AS700载人飞艇……今年“双11”,20件来自国资央企的大国重器登上电商平台。

  “此次上架的大国重器中,有17件带有‘全球首个’或‘国内首个’标签,11件为‘全球之最’‘国内之最’,涉及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国资小新淘宝店铺负责人说。

  大国重器接连上新,彰显了我国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的“硬核”科技实力。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国资国企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加强创新资源科研平台科技人才等各方面统筹,推动全链条创新,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强化创新策源,全力推进科技攻关——

  近年来,国资央企聚焦工业母机工业软件等重要领域,组织百万科研人员投身攻关一线;在量子信息深空深地深海等领域建设97个原创技术策源地,实施“加强应用基础研究”等11个专项行动;在可控核聚变等前沿领域不断实现突破。

  数据显示,2024年国有资本金用于支持科技创新的比例达到83%,2022年2023年中央企业连续两年研发投入超过万亿元。

  发挥主导作用,联合创新加快升级——

  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共同牵头组建中央企业新型储能创新联合体,当前已布局57项重点攻关任务;中国电科发起成立三个领域的未来产业联合体指挥部;中国移动协同15家央企,牵头组建算力网络6G创新联合体……

  今年来,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组建步伐进一步加快,这背后是行业龙头企业发挥产学研主导作用,实行“大兵团作战”,推动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

  优化发展生态,破除体制机制藩篱——

  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不断完善出资人政策,科技创新考核对工业和科研企业实现全覆盖。同时,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已批复中央企业与地方国有企业共112个项目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广大国有企业探索灵活开展多种形式的中长期激励和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机制,充分激发创新创造的潜能。

  两端发力 向新布局

  在打造“创新高地”的同时,国有企业还坚持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两端发力,优化布局,打造“产业高地”,做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载体。

  只要在平台上输入信息调整参数,就能快速得到一个设备配置更合理运行更高效的产线方案。这就是国投集团旗下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电子院”)打造的数字孪生工厂。

  “数字化,是我们瞄准的方向,也是企业未来生存的基础。”中国电子院董事长娄宇称。

  这样的选择并非个例。近年来,国有企业加快实施数字化转型行动和“AI+”专项行动,通过设备改造技术攻关工艺升级产品打造等多种方式,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以人工智能为例,目前电力交通石化等领域初步实现大模型应用,科研生产客服等方面降本增效明显。

  既要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脱胎换骨”,又要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

  国务院国资委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持续加大资源投入力度,累计完成投资1.4万亿元,同比增长17.6%,占总投资规模的近40%,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推动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当前,聚焦新一代移动通信生物技术新材料等15个重点产业领域方向,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正在加快推进,到2025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的占比要达到35%。

  按照国务院国资委部署,下一步将更加突出分类施策,对于新一代移动通信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工装备等优势领域,加强集群式发展;对于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具有发展基础但未形成竞争优势的产业,加大布局力度;对于生物医药等产业基础比较薄弱的领域,鼓励运用并购重组股权投资产业基金等多种方式,宜控则控宜参则参,努力掌握产业核心资源和关键技术。

  深化改革 整合加力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

  2024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地实施的关键之年,国务院国资委与各地各中央企业采取一系列有力有效举措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

  企业党委(党组)前置研究事项清单动态优化,董事会作用及董事履职能力总体明显提升,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继续深化,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更深更广覆盖。

  国务院国资委明确,要聚焦薄弱环节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健全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到2025年,国有企业必须普遍推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

  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加力——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成立,这家新组建的中央企业将市场化重组整合国资央企相关资产和业务,并购重组行业优秀企业;12组26家单位专业化整合项目集中签约,大部分属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来,国资国企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和前瞻性布局力度不断加大。

  从相关部署来看,未来国资国企将围绕新技术新领域新赛道开展更多高质量并购,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第二增长极。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协同发展——

  国务院国资委强调,要打造“改革高地”,其中包括创新组织方式,加强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合作,持续优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生态。

  截至目前,中央企业对外参股投资各类企业超过1.3万户;央企直接带动的供应链上下游200多万户企业中,96%是民营中小企业。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

  新征程上,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国资国企将把深化改革放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去谋划和推进,紧紧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切实发挥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