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人才支撑”。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加快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破题之举。高校处于教育科技人才的交汇点,承担着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重任。在柔性电子学科领域,通过构建自主培养体系,不仅将推动该学科以高质量发展迈向世界一流水平,也有助于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柔性电子技术是在物理化学电子计算机和生物医学等10多种学科高度交叉融合基础上形成的具备真正意义上的颠覆性科学技术,被认为是智能时代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口,也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2020年,柔性电子学正式成为我国新的一级新兴交叉学科。加强柔性电子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够推动柔性电子领域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极大提升该领域科研水平。

  自主培养柔性电子拔尖创新人才,离不开构建柔性电子学自主知识体系。为此,可从学术体系学科体系教材体系等方面着力。比如,通过构建学术体系,培养学生更广泛的学术视野和更全面的知识体系;通过构建前沿学科体系,促进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通过自主撰写并构建教材体系,进一步夯实学科育人基础。

  柔性电子拔尖创新人才的自主培养,也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一方面,要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和智慧启迪,推进教育教学科研一体化培养;另一方面,也要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科研命题为育人方向,通过柔性电子交叉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创新创业拔尖创新人才等多条路径自主培养人才,实现差异化个性化培养。此外,可通过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育基地,打造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科技管理机制创新社会服务机制创新交叉融合培养机制创新的拔尖人才培养平台。例如,通过推进柔性电子领域的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创新引智基地等机构建设,全面培养高素质柔性电子学科拔尖创新人才。

  柔性电子拔尖创新人才的自主培养,还应瞄准未来前沿性革命性颠覆性技术的人才需求。立足柔性电子,通过面向信息显示人工智能先进材料航空航天医疗健康公共安全低碳能源泛物联网等应用领域,探索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路径,从而以深化柔性电子领域育人模式变革,构建高质量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助力探索形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中国模式。

  (作者单位分别为南京工业大学中山大学 朱纯欣 任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