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风起云涌,成为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

近日举行的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聚焦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发展及其对人类经济社会的影响,回应各方对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的关切,旨在加强对话交流凝聚共识贡献智慧形成合力。

<span class=携手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升级,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日前发布的《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4》显示,中国在世界互联网发展指数中的得分排在第二位,其中信息基础设施得分排名第七位。

人工智能时代,算力成本决定创新成本。近年来,我国大力加快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逐步优化算力供给结构,不断提高智能算力比例,以满足人工智能应用发展需求。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81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230EFLOPS(每秒230百亿亿次浮点运算),居全球第二位。“东数西算”工程积极推进,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此外,智能算力规模达到70EFLOPS,增速超过70%,累计建成国家级超算中心14个,在用超大型和大型数据中心633个智算中心60个(AI卡500张以上),智能算力占比超30%。

“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需要巨大算力,计算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如何规范有序发展需要国际社会共同探索和努力。”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院长王江说。

生成式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在推动产业和技术创新的同时,也带来算力能耗数据集标准化及商业应用等一系列挑战。为此,中兴通讯提供包括训练服务器推理服务器网络交换机等在内的全场景智算产品和解决方案,适配业界主流GPU硬件和大模型,满足从中心到边缘的多样化智算中心建设需求。

“在数智化浪潮下,海量算力需求不断涌现,智能算力已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我们围绕数据算力网络,构建从芯片到操作系统再到数据库的全栈算网底座,为企业数字化转型降低了使用成本和运维成本。”中兴通讯互联网行业CTO罗涛说。

算力以外,人才安全等问题也是影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因素。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关村实验室主任吴建平看来,统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与安全,需多方合作,建立安全体系架构和攻克关键防护技术,确保技术在迭代创新的同时做到安全可靠可控。加快人工智能资源整合,深化科教融合,培养行业所需专才;推动人工智能治理国际合作,促进技术标准最佳实践共享。

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人工智能技术在经济全局中的角色定位越来越重要,人工智能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应用场景快速聚变,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

“人工智能可以弥合人们日常需求与服务之间的鸿沟。”蚂蚁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井贤栋说,该集团聚焦医疗健康和数字服务领域,通过AI打造“健康管家”“金融管家”“生活管家”三大核心应用,其开发的“安诊儿”智能陪诊系统已覆盖超1000家医院,为超过1000万人次患者提供服务。

人工智能的价值不仅在于提升服务的便捷程度,更在于赋能千行百业,推动各行各业生产力变革。AI的通用性加上行业领域知识和企业专有知识,正在逐渐构成专属于每一家企业的超强智能体。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吴泳铭介绍,目前,已有30多万家企业接入阿里巴巴通义大模型,用AI重构代码开发药物研发太空探索等业务场景,AI行业化应用经验正在迅速积累与沉淀。

人工智能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企业发展引擎的重塑者。快手于2023年初启动AI战略,从基础设施建设工具研发到生态构建,全方位推动技术赋能。快手联合创始人杨远熙提到,可灵AI作为快手推出的全球首个用户可用的真实影像级视频生成大模型,截至目前已吸引超500万用户,生成逾5100万个视频。这不仅为内容生产注入新活力,也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全国已建成近万家数字化工厂(车间)和智能工厂。”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信息化研究所副研究员李玮表示,目前,我国已培育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在90%以上的示范工厂得到应用。

这些创新案例表明,人工智能正在通过技术和场景的深度结合,助力行业升级与社会发展。

未来,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依然广阔。360创始人周鸿祎认为,人工智能应用的下一步目标应该是“万物智能”,大到智能网联汽车,小到个人电脑手机家用摄像头,未来所有的智能硬件都要有大模型搭载,同时,场景化是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重要抓手。“专业大模型对算力的依赖程度较低,只要有高精度高密度高质量的知识和数据,它的能力并不差。”周鸿祎说,打个比方,通用大模型像原子弹,专业大模型像茶叶蛋,只有把大模型变成茶叶蛋,它才能走进千家万户千行百业,引发真正的行业变革。

多方参与协同治理

在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同时,其潜在的安全挑战和伦理问题不容忽视,人工智能的“双刃剑”属性已引起广泛关注,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推动人工智能向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方参与协同治理。

2023年10月份,我国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从人工智能发展安全治理三方面系统阐释了人工智能治理中国方案,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得到数十个国家支持。

2024年9月份,全国网络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公开发布《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本。日前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研究报告》系统回应了“谁来治理”“治理什么”“如何治理”等问题,推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迈向更高水平。

与此同时,业界也在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发展中各类问题的解决之道。例如,数据隐私问题,可以通过政策法规和密态计算技术解决;算法偏见问题,可以依靠监督微调和强化学习去实现价值对齐;深度伪造问题,可以用多模态AIGC检测算法和大模型攻防测评来处理。

“我们推出的隐语云大模型密算平台,在大模型托管和大模型推理等环节实现数据密态流转,让数据的价值挖掘更安全更合规;蚁天鉴AI鉴真,支持多模态内容真实性检测,可快速精准鉴别图片音视频等内容的真伪。”井贤栋说。

我国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网络空间安全观,参与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推动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网络空间,人工智能是网络空间治理的一部分,同时也为网络空间的治理发挥积极作用。

对于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抵御网络安全风险,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提出了“AI驱动安全”理念:一方面,利用AI安全大模型把告警研判效率提高到人工研判的60多倍,研判能力已经接近中级安全专家水平;另一方面,以AI安全整体应对方案,帮助政企机构提前洞察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有效解决大模型带来的数据安全模型安全,以及内容安全AI伦理等各类风险。(记者 刘沛恺 李和风 李芃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