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视频截图
最近多地降温天寒,但有的学校规定校服必须外穿,学生只能在校服里塞羽绒服、棉袄,“肿”成“轮胎人”,“穿上校服变法式小面包”,胳膊像企鹅一样放不下去。这些视频在网络上引发了相当多的共鸣,有很多同学和家长表示自己学校也是这么要求的。
网络视频截图
目前多地教育部门已经表态。广东、福建、浙江等地近日陆续明确:不要强制学生穿校服,保暖最重要。这个表态值得肯定,这也是个更务实、更尊重学生权益的态度。
穿校服本身无可非议,这是学校培养集体荣誉感并防止学生攀比的一种方式,是学校日常管理的一个抓手。
但问题在于,很多校服只有两套不同的样式,夏装和春秋装,这样的校服遇到气温骤降,可能就无法应对了。但一些学校依然机械地沿用规定,以至于学生只能在校服里面塞衣服,臃肿不堪、行动困难,样子既滑稽也让人心疼——这些死板的规定都把学生逼成什么样了。
这件事对于学校也是提醒,要求学生穿校服的初衷虽然是好的,但也别折腾成一种形式主义,对天气变化都毫无感知,这未免太迟钝也太冷漠了。
如果去电商平台上搜索“校服神器”,就能看到一大堆内穿棉衣、内胆羽绒之类的产品,销量也颇为可观。可见,校服不保暖有一定的普遍性,各种民间的“解决方案”已经出现了。
那么也就陷入了一个悖论:校服本就是为了防止攀比,但为了穿好校服,学生、家长又需要在保暖上“军备竞赛”,那么,穿校服的意义何在?
要解决这些问题,根本上还是应当形成更科学的校服管理思路,既提高校服质量,也对校服怎么穿、何时穿进行更加人性化的规定。总之,校服管理的根本原则应该是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真正让校服发挥应有的作用。
2015年,教育部曾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其中就提出学校应在深入论证和与家长委员会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确定是否选用校服;选用校服的学校要加快建立以学校和家长委员会为主体,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社会代表等多方参与的校服选用组织,负责具体选用、采购工作。
可见,校服穿不穿、怎么穿不该是单方面决定的,学生、家长在这个过程中也不能失语。单纯叫停校服外穿的死板规定其实还不够,更值得深思的是,是如何形成一个学校、学生、家长三方协商的校服管理模式,听听大家的意见,要让穿校服这事变得更加符合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