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只是需要跪下来,需要痛哭一场

河南开封府景区,一个女子看到包拯像,跪了下来,痛哭失声。

视频发到网上,网友说她内心一定有很多委屈。媒体采访景区,工作人员回应说:她是烧香拜佛的,可能比较激动。

我感觉,那些崇拜宗庆后,仇恨钟睒睒的,和那个在包拯像前痛哭的女子很像。他们需要哭泣,需要跪拜,需要拯救——也许不太在乎跪拜的对象是否准确。

他们感到委屈。生活中有很多不如意,或者渴望某种真正的公平;认为国家和自己一样,在国际上也面临着险恶的环境;他们需要一个偶像,来寄托这种情感。

这两天认真思考娃哈哈和农夫山泉的事情,那些制作视频在网上赚取流量的人,可以另当别论,他们只是做生意。

我感兴趣的是跟着转发、点赞或者呐喊的,他们对宗庆后的情感是真实的,就像河南农村老人对包拯的感情一样。

你告诉他们茅台的瓶盖和环球时报的logo,也都是一个红色的圆,他们不会有任何触动。他们大多数人都没去过日本,也不会恨真实的日本——说到底,这不是一个“国际问题”,而是“国内问题”,他们爱宗庆后,恨钟睒睒,就是这么简单。

宗庆后去世后,最初的几篇报道流传甚广,奠定了一位“民族企业家”的叙事:爱国的,对基层员工非常好(不忍心辞退);老实人……宗先生就这样成为一个“中国人心中的理想人物”。一种道德完满,在这一点上,他就像是关羽或者包拯,可以塑一个像放在庙里。

这个形象是非常特别的。尤其是公司曾辞退一个员工,他不忍心又召回,在当前大量失业的背景下,具有相当的道德价值。

这让他成为真正的企业家,而不是万恶的“资本家”。

最近几年,“企业家”普遍被视为资本家,形象几乎全军覆没。马云为代表的互联网,柳传志为代表的科技制造都被污名化,许家印那些房地产企业家就更不用说了。

最典型的,就是“首富”这个形象,已经不再具备正面价值,过去被认定为“福布斯首富”是一种荣耀,现在则是一种危险。宗庆后和钟睒睒,都曾是首富。宗庆后更早,更传统,几乎已经被舆论忘掉,这对他来说,反而是一种幸运。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去世了,才可以完成和“首富之恶”这个形象的剥离。

他成为一个英雄,其他“首富”就丧失了这个机会。这个英雄,需要一个敌人作为陪衬,很不幸,他就是钟睒睒。

第一次攻击,是宗庆后去世后,钟睒睒没有去祭奠。这个攻击是非常传统和中国的,也是一种道德绑架,在河南农村,这是一个人最大的罪行(杀人、贪污都比不上这个)。

可以想见,如果钟睒睒披麻戴孝,前去灵堂跪拜,在那里痛哭:“宗老,您走后我该怎么办?没有您,就没有农夫山泉……”他现在就会继承“民族企业家”这个称号了。

真正的祭奠,应该是这样的表演。钟睒睒去祭奠了,低调进行,这没有任何作用。果然,他意识到了,赶紧说自己送了花圈,但是网友马上指出,你那花圈上的六个字,看着不真诚。

这是开始,也是结束——这是宣判,此后不管他说什么都没用了。

当然,钟睒睒还有两大“罪名”,一种是“个人的背叛”,他早年曾受宗庆后帮助,后来自己创业了;儿子是“美国籍”,这是“双重的背叛”。

这两项指控,在现代人看来都无聊,因为钟睒睒和宗庆后的早年“矛盾”,最多算商业纠纷,而儿子选择国籍,也是一个人的权利。

但是在中国,这样的指控,其实是非常致命的,是一种“道德攻击”。真正可怕的,不是法律意义上的事实认定,而是“全民叙事”中的情感力量。

这一轮舆论闹剧,其实反映了中国人相当普遍的情感模式——人们需要一个新的“包拯”,需要跪下来,痛哭一场。

这是谁也拦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