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银行作为城商行的“领头羊”,虽然在资产规模上仍居城商行之首,但在营业收入净利润增速等方面已显出增长乏力的迹象。加之股价长期低迷和内控问题频发,北京银行的市场地位正受到严峻挑战。

在被视为新增长引擎的零售竞技场上,自董事长霍学文上任以来,北京银行对零售业务开展深耕细作。即便转型之路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但要真正把零售业务实现从“肥肉”到“口中食”,仍需克服重重困难。

1

增长乏力,地位难保

9月20日,金融监管总局北京监管局公布的批复文件显示,同意北京银行收购北京延庆村镇银行并设立北京银行高塔支行,承接延庆村镇银行全部的资产负债业务和员工等。

这意味着,北京首家村镇银行将解散。截至2024年上半年,北京银行纳入合并范围的村镇银行共有10家,但仅4家实现盈利,合计亏损额达到1665.53万元。

从整体经营形势来看,2024年上半年,尽管北京银行在资产规模上仍居于领先地位,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等关键指标与江苏银行宁波银行等同行相比,其“老大哥”的地位早已岌岌可危。

在营业收入方面,北京银行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55.44亿元,同比增长6.37%。实际上,自2018年以来,北京银行的营收增长出现放缓趋势,尤其是2020年以后,营收同比增速从两位数降至个位数,呈断崖式下降。

拆解营业收入的具体构成,2024年上半年,利息净收入仍为北京银行的营收支柱,为255.36亿元,同比增长3.84%,占总营收的比重为71.84%。因此,非利息净收入也成为推动北京银行营业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2024年上半年,北京银行实现非利息净收入100.08亿元,同比增长13.43%,在营业收入中占比28.16%,同比上升1.75个百分点。

在净利润方面,北京银行2024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5.79亿元,同比增长2.39%。而这是自2021年以来的最低增速,并已连续三年呈现下滑趋势。2021年的归母净利润增速为3.45%,2022年为11.4%,2023年回落至3.49%。这一趋势反映出北京银行的盈利能力正在减弱。

<h1 class=重铸北京银行“城商行一哥”荣光,霍学文任重道远">

不过,查阅财报会发现,北京银行2022年在营收微增的前提下,归母净利润还实现了两位数的高增长,主要是因为2021年和2022年降低了贷款减值准备金计提规模。2021年和2022年,北京银行的计提减值准备分别为141.29亿元和133.73亿元,分别核销164.07亿元和109.06亿元,从而保证了利润增长。

国内17家A股上市城市商业银行中,北京银行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在2022年便已被江苏银行超过,失去了“城商行一哥”的位置。2024年上半年,江苏银行以营业收入416.25亿元归母净利润187.31亿元继续位居榜首,北京银行排名第二,但与排在第三第四位的宁波银行上海银行的净利润差别并不算大。

从资产规模看,截至2024年6月30日,北京银行总资产3.9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25%,排名第一,超过江苏银行的3.77万亿元,但北京银行的资产回报率要低于江苏银行。

<h1 class=重铸北京银行“城商行一哥”荣光,霍学文任重道远">

在股价和市值方面,北京银行上市17年来,一直未曾突破上市当年的高点。2007年9月,北京银行上市的开盘价为6.30元/股,市值一举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412亿元,并在当年10月达到7.17元/股的最高点。此后股价涨涨跌跌,直到2024年10月8日收盘时,股价仍只有6.03元/股,总市值为1275亿元。

纵观北京银行多年的发展,其增长乏力及股价低迷可能存在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北京银行的盈利能力下降主要体现在净息差的持续收窄。截至2024年6月末,17家上市城商行净息差平均值为1.61%,而北京银行的净息差仅为1.47%,整体排名下游。这意味着北京银行在面对市场竞争时,其核心盈利能力较弱。

<h1 class=重铸北京银行“城商行一哥”荣光,霍学文任重道远">

其次,北京银行的“成本收入比”连续三年上升。2022年上半年为21.55%,2023年同期为24.89%,到2024年上半年达到了25.63%,显示出成本控制压力增大。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北京银行业务及管理费91.11亿元,同比增长7.93 亿元,增幅9.53%。其中,员工薪酬为50.04亿元,同比增长12.15%。

再者,尽管北京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从2022年的1.43%下降至2023年的1.32%,再到2024年上半年的1.31%,实现了“三连降”,但仍在17家城商行中排名前五。同时,其“关注类贷款”数量从去年上半年的295.95亿元飙升至今年上半年404.57亿元,潜在贷款风险因素明显增加。

此外,北京银行也存在业务转型缓慢的问题。相较于江苏银行和宁波银行,北京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较低,过度依赖传统的利息差收入。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银行之间的竞争加剧,依靠传统业务获取利润的空间越来越小,北京银行的盈利能力自然受到影响。

2

内控薄弱,违规频发

北京银行作为国内较早成立的城商行之一,曾经在资产规模增长方面表现出色。1996年,北京的90家城市信用合作社重组改制成北京城市合作银行(后相继更名为北京市商业银行北京银行)时,表内外总资产仅有200多亿元,净资产约10亿元。

十年之后,也就是上市前的2006年年底,北京银行的资产总额和净资产分别达到2729.69亿元和98.4亿元,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达2330.90亿元和1295.77亿元,均实现了大幅增长。

即便在二十年高增长过后,北京银行的资产规模增速有所放缓,但截至2023年年底,其仍保持了城商行中少有的10%以上的年均增速。

然而,伴随规模扩张而来的是内控和风控系统的短板逐渐暴露。尤其自2019年起,北京银行不仅面临着业务增长放缓的问题,更陷入了频繁被监管部门处罚和客户投诉量激增的困境。

根据公开信息,2019年至2024年上半年,北京银行收到的罚单张数和罚款金额在城商行中排名靠前。例如,2020年和2021年,北京银行分别收到16张和13张罚单,分别在当年城商行的处罚排名中占据第二位和第一位。

2020年12月,北京银行因“对外销售虚假金融产品出具与事实不符的单位定期存款开户证实书”等15项违规行为,被监管部门开出4290万元的罚单,约占当年全国城商行被罚款总额的三分之一。

2023年6月,北京银行连续收到两批大额罚单。其中,6月5日,北京银行衢州分行因5项违法违规,被罚款145万元;6月21日,北京银行又因“房地产类业务违规”“地方政府融资管理不审慎”等14项违法违规行为,被罚款4830万元,创下城商行单次罚款金额的新纪录。

2023年10月,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了2023年度商业银行稳健发展能力“陀螺”(GYROSCOPE)评价结果。40家参与评价的头部城商行中,北京银行综合得分排名第二,但是“公司治理能力”“收益可持续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三项得分仅排在第12位第23位和第23位。

进入2024年,北京银行被处罚的势头仍未止住,仅上半年就已被罚没金额超过600万。其中,2月1日,北京银行因多项EAST数据问题存款分户账流水数据漏报个人存款分户账明细记录数据错报等10项违法违规行为,被罚330万元。

<h1 class=重铸北京银行“城商行一哥”荣光,霍学文任重道远">

不仅如此,北京银行的客户投诉量也急剧飙升。根据北京银行2023年ESG报告披露,北京银行办理客户投诉3.57万件,较2022年增加2.36万件,同比增幅达195.04%。其中,个人贷款业务投诉占比35.77%,位居榜首;信用卡业务投诉占比32.25%,排名第二。同时,黑猫投诉平台显示,北京银行因征信出现为其他个人消费贷款虚假宣传暴力催收等问题屡屡被投诉。

2022年3月,原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霍学文“空降”北京银行出任董事长。在他的带领下,北京银行进行了多项组织架构调整和数字化转型尝试,试图通过这些发展战略来提升竞争力。

不过,在霍学文掌舵的两年多时间里,北京银行并未能有效地扭转被频繁处罚的局面,这也表明改革进程中的难度和复杂性。

从深层原因来分析,北京银行多次被处罚凸显了内控和风控能力的薄弱。北京银行由城市信用社重组改制而来,原本就存在内控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在改制后,虽然一些问题得到了缓解,但资产差不良高内控差等问题依然难以在短期内彻底解决。

违规事件频发,不仅损害了银行的声誉,还带来了法律风险和监管处罚。从声誉角度来看,频繁的罚款严重损害了北京银行的品牌形象,使其在投资者和客户心中的信任度下降,并可能会对银行的管理能力和合规性产生质疑。

在财务方面,巨额罚款直接减少了银行的利润。这些罚款支出增加了银行的成本,对盈利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为了应对违规问题带来的风险,银行可能需要增加风险准备金,进一步影响了财务状况。

与此同时,客户投诉数量的激增同样值得警醒。投诉主要集中在个人贷款和信用卡服务上,这反映出银行在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上的欠缺。客户满意度的下降不仅会影响银行的品牌形象,还可能影响到其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

在追求业务发展和规模扩张的同时,如何加强内控管理提高合规性,是每一家银行都必须严肃对待的问题。

3

零售“肥肉”,能否吃到嘴里?

近年来,零售业务因净息差较高且抗周期能力较强,被视为一块诱人的“肥肉”。国内上市城商行纷纷发力零售业务,试图在这一领域寻求新的增长机遇。

中报数据显示,17家A股上市城商行中,除成都银行重庆银行郑州银行没有披露零售资产总量外,其余14家城商行的零售资产规模均较2023年末有所增加。

截至2024年6月末,14家城商行零售资产规模达到8.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9.16%。江苏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占据前三位置,其中宁波银行较年初增长11.57%,跻身万亿元规模之列。

然而,在这一片繁荣景象的背后,也不乏隐忧。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如何保持零售业务的持续增长,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成为了摆在各家银行面前的一道难题。

霍学文自2022年出任北京银行董事长以来,启动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首先是对北京银行的组织架构进行调整优化,并在2023年三季度完成了零售业务条线的组织架构调整。整合原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部(养老金融部)电子银行部职能,形成零售条线“一个统筹部门”(零售银行部)+“四大利润中心”(财富平台部私人银行部个人信贷部信用卡中心)的架构。这几乎与“零售之王”招商银行此前的组织架构调整如出一辙。

与组织架构调整相适应,霍学文还启动了以“大零售-大运营-大科技”为核心的数字化转型“新三大战役”。在今年8月30日举行的2024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霍学文介绍,北京银行在零售方面以数字化策略为核心,以数据为血脉,以人工智能等技术为骨架,整合提升了财富管理体系,打通资产配置到客户到产品到渠道经营链条。同时,他还表示,“零售水晶球一期”已经实现了总行到分行的指标穿透。

此外,霍学文还对人事进行了大幅调整,包括提名副行长人选和调整分支行行长等。

从这些举措的实施效果来看,北京银行在零售转型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北京银行的零售业务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34.1%,较上年度提高6个百分点;零售利息净收入全行占比达40.12%。零售资金量规模接近1万亿元,达9749.4亿元,较年初增长10.2%。

到2023年末,北京银行的零售业务收入占比进一步提高到37.7%,零售利息净收入占比达到46.94%。零售资金量规模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0365亿元,同比增长6.3%。

截至今年6月底,北京银行零售资金量规模突破1.1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34%。其在2024年半年报中评价,“上半年增量超过历史全年增量最高水平”。

<h1 class=重铸北京银行“城商行一哥”荣光,霍学文任重道远">

霍学文持续押注零售业务来推进转型,一是为北京银行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尤其是在消费贷款和财富管理等领域;二是,通过零售业务的拓展,北京银行得以触及更广泛的客户群体,增强了客户粘性。

不过,北京银行在零售业务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一方面,随着零售业务的扩张,北京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也随之增加。截至2024年6月末,北京银行的零售贷款不良率为1.35%,高于其整体业务1.31%的不良率,而2023年的零售贷款不良率还仅为1.15%。

另一方面,在零售业务的推进过程中,北京银行多次因违规操作受到监管处罚,反映出其内控和合规方面存在不足。

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谈及北京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方向时,霍学文表示,未来北京银行将形成包括零售水晶球对公水晶球金融市场水晶球风控水晶球客户水晶球科技水晶球在内的“多水晶球一体化数字化管理体系”。

虽然霍学文的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北京银行的发展,但能否从根本上扭转当前的颓势并真正实现转型,仍有待观察。同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内部管理问题,北京银行能否将零售业务的“肥肉”顺利吃到嘴里,也还需时间来验证。

整体来看,当下的北京银行正面临着众多挑战。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新的增长点,如何提高自身业务的多元化程度,如何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防控,这些都是摆在现任管理层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应对这些挑战,北京银行的“老大哥”地位可能会继续受到冲击,甚至失去更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