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2年半的时间,首航新能IPO终于有了新进展。近日,深圳市首航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航新能”)创业板IPO审核状态变更为提交注册。
根据公布的招股说明书(注册稿),首航新能此次拟公开发行不超过9,30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A 股),募资121,139.99万元,用于首航储能系统建设项目新能源产品研发制造项目研发中心升级项目营销网络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资料显示,首航新能核心产品涵盖光伏并网逆变器光伏储能逆变器储能电池等,终端用途以家庭户用和中小型工商业电站为主,境外销售占比连年高于75%,主要销售市场为欧洲地区。
上市路“一波三折” 募资额“变幻莫测”
首航新能的上市之路,可谓“一波三折”。2022年6月16日,首航新能创业板首发申请获受理。此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历经两轮审核问询和上市委审议。2023年3月31日上会获通过,之后4次中止了IPO,过会超500天都没提交注册……
不只如此,首航新能似乎对于需要募资多少钱,也要一改再改。2022年6月,招股书被受理之初,公司拟募资金额约为15.11亿元,五个月后即变更为约35.12亿元,至今年1月再度变更为约12.11亿元,较前次大幅缩减超20亿元。
公司拟募资金额第一次变更,给出的理由是,主要系增加了首航储能系统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达21.01亿元,拟投入募集资金约20.01亿元。
在首航新能拟募资金额第二次变更,给出的理由是,公司仍未改变该项目及其总投资金额,而是将拟投入募集资金由20.01亿元降至1亿元,并调整拟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募集资金由4.5亿元至0.5亿元,其余项目拟使用募集资金数基本保持一致。
在最新版招股书注册稿中,首航新能表示拟用于新能源产品研发制造项目研发中心升级项目营销网络建设项目的募集资金分别约为7.72亿元1.97亿元0.9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首航新能拟重金投入的储能系统建设项目,计划通过新建生产基地及购置先进的生产设备等,提升公司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全面扩大公司的生产规模。
事实上,首航新能的光伏逆变器及储能电池的产能利用率较低。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公司光伏逆变器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3.32%63.68%55.89%61.6%;储能利用率分别为73.15%98.02%54.98%及24.31%。
业绩不断“变脸” 应收账款大幅增长
结合招股说明书中首航新能对2024全年的业绩预测,2021年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18.26亿元44.57亿元37.43亿元和 27.13亿元,2022年2023年2024年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44.12%-16.01%-27.53%。
同期,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8亿元 8.42亿元3.06亿元和 2.36亿元,2022年2023年2024年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26.74%-63.61%-23.03%。
首航新能解释称,主要原因有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欧洲光伏储能市场需求回落,公司2024年境外收入较2023年度有所下降;公司主动控制与毛利率较低的客户的交易规模,该年度境内收入规模整体下降但利润水平回升;2024年第四季度,由于欧元对人民币汇率下降,公司预计产生较大金额汇兑损失。
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内(报告期),首航新能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0.00%65.20%49.40%和51.72%,销售集中度相对较高。首航新能解释称,因为公司新客户的开拓和新市场的拓展均需一定周期,所以若上述主要客户经营出现重大不利变化,或者给予公司的订单量大幅减少,将对首航新能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报告期各期末,首航新能的应收账款余额依次为4.47亿元10.52亿元13.10亿元和14.18亿元,其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4.48%23.56% 35.90%和96.57%,首航新能的应收账款余额出现大幅异常增长。
首航新能表示,2022年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较2021年末增幅较大,主要原因是公司对主要客户第四季度销售金额同比增长较多,使得期末尚在信用期内的应收账款金额同比增幅较大。2023年度及2024年1-6月,公司积极开拓境内市场,因此期末信用期较长的境内客户应收账款有所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内,首航新能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次/年)分别为6.365.953.171.08,存货周转率(次/年)分别为3.613.263.260.85,双双在2023年大幅滑坡。
暴增11倍的专利 多次股权变动下的估值各异
作为一家能源企业,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是核心数据之一。有意思的是,在2022年初次披露招股说明书(申报稿)之时,首航新能仅有25项核心技术9项发明专利,而到了2025年披露招股说明书(注册稿)之时,公司已拥有了28项核心技术102项发明专利。
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1-6月,首航新能投入研发费用分别为 0.94亿元1.93亿元 3.08亿元和 1.54亿元,对应各期研发费用率分别为5.16%4.32%8.24%和10.47%。
此外,首轮审核问询函显示,2021年7月,深创投红土创业同创致隆等公司增资入股首航新能,使其估值达到70亿元。而且,2021年11月,深创投红土创业以70亿元估值收购许韬易德刚和仲其正所持股份。同月,首航新能引入领汇基石华金领翊智数投资加法贰号和长久集团等多家投资机构增资,合计融资1.5亿元,投后首航新能估值迅速涨至100亿元,四个月涨幅达42.86%。
然而,同年12月,首航新能获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问鼎投资2.3亿元融资,对应的首航新能投后估值仅77.32亿元,相当于首航新能给予宁德时代77折优惠。
此外,根据申报材料及审核问询回复,2020年5月和6月,供应商广东竣昌的实控人陶诚广东铭利达的实控人刘绍刚分别入股首航新能,此时首航新能整体估值为3亿元,市盈率5.84倍。
关于低价入股,首航新能回复称,考虑到上市公司估值具有流动性溢价,非上市公司估值普遍低于上市公司,2020 年相关股东以市盈率5.84倍转让股份具有合理性。
但实际上,仅仅几个月后,首航新能2020年末对员工进行股权激励时,计算公司估值时采用的市盈率数值几乎翻了一番,为10.3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