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房地产近十年里,最差最难的一年!

2024年已开局,你认为2024年和2023年相比,楼市又会怎样?

注:每个人投票后,即可看到实时投票结果。

当形势越来越失控,房价跌的越来越猛,当所有人都在赔钱大佬们纷纷赶场套现,新的2024年,我们究竟要面临什么?

1

11个月672条救市政策,不是在救市,就是在救市的路上!

举步维艰的2023年,成绩单出来了(本文原始数据均来源中指研究院)。

一个字:跌。

具体看:

2023年百城新建住宅价格,累计上涨0.27%,64个城市累计下跌;

2023年百城二手住宅价格,累计下跌3.53%,99个城市累计下跌;

1-11月,商品房销售面积10.1亿㎡,同比下降8.0% ,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下降7.3% ;商品房销售额10.5万亿,同比下降5.2% ,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4.3%。

满眼都是一个降字,价格销售面积销售金额都在降。

尤其是二手房,百城二手房价格环比已经连续跌了20个月,12月100个城市全在跌,连一个稳的都没有!

再看看房企,尤其是头部房企的战绩。

2023年TOP100房企销售总额为62791.0亿元,同比下降17.3%。

图片

这张图,更清晰。

过去2019-2021年这三年,TOP100房企平均到每家销售额也在1200亿之上的水平。

但现在,平均每家销售额只有600亿出头,跌了一半多!

具体榜单来看,2023年TOP 5:

1保利发展,销售金额为4207亿元;

2万科,销售金额为3755.4亿元;

3中海地产,销售金额为3098亿元;

4华润置地,销售金额为3070.3亿元;

5绿城中国,销售金额为3010.8亿元;

2022年啥情况呢?当时的前三名:

碧桂园保利发展万科,销售金额分别为4643亿元4408亿元及4172亿元。

看出几点关键变化了吗?

央企保利,一路保驾护航,毫无疑问冲上了2023年销冠!

2023年销售金额在4000+的,只剩一家保利!

而2022年除保利外,碧桂园和万科都在4000+,现在万科掉到了3字头,碧桂园掉的更厉害,从第一名直接掉到了第七名。

千亿房企规模缩减到16家!2021年这个数字是41家!

16家房企都还剩谁?

保利万科中海华润置地绿城中国招商蛇口碧桂园建发房产龙湖集团金地集团滨江集团越秀地产中国金茂华发股份中国铁建绿地控股。

看看这里面,基本都是国央企,民营房企的非常少。

2024年会不会更少?甚至绝迹?

2

再看各地政府卖地成绩房企买地成绩单,你会有更多发现!

2023年,TOP100企业拿地总额13195亿元,拿地规模同比微增1.7%。

万亿拿地规模,将将比2022年多一点。

这一年,做了很多,取消了22城集中土拍,取消了地价限制,重新价高者得,还战略性放弃远郊和环城的土地,北京杭州广州深圳等甚至拿出压箱底的核心区土地……

整整一年的使劲儿推使劲儿拍,才有了这为数不多的同比微增!

从权益拿地来看,金额在1000亿+的,只有保利和中海两家。

从全口径新增货值来看,前三名拿地大户,依然是中海保利华润三大央企!

2023年1-12月,中海地产以累计新增货值2585亿元,全国第一;

保利发展累计新增货值2336亿元,全国第二;

华润置地累计新增货值2206亿元,全国第三;

图片

千亿规模新增货值名单,都在千亿销售额名单里!

但在千亿销售规模仅剩的16家房企里,在土地市场却在严重收缩,甚至看不到影子。

比如绯闻漫天的碧桂园,2023年新增货值只有148亿,排名跌到百强房企倒数第二。

比如销售额刚破了千亿的绿地控股,几乎没有什么新增货值,也很久没有拿地动作了。

这100家拿地大户里,央国企及地方国资家数和金额占比均约80%!

而民营企业数量为15家,拿地金额占比仅10.7%!

——这意味着,未来5年内,你在市场上看到的新房,每10套里只有1套是民企的!

图片

接下来,剩下10%的民营房企都有谁?

龙湖滨江,拿地金额前10水平;

伟星,连续两年处于前20水平;

大华,连续两年前50水平;

另外还有,建杭坤和等积极性也比较高。

记住这个名单吧!至少这几家民营房企,能保持高规模拿地又几乎没有什么负面,短期内不会再有大的风险和问题。

3

三年房地产,几经沉浮,站在2024年来看这个结果,很多意外都变得合情合理。

你自己想想是不是?

1三年大洗牌结束,房地产从民字当道,彻底变成Guo字头!

这张图,你品,你细品。

图片

上一轮行情大涨,从2016年持续到2021年初,整整五年里,造就了太多楼市神话。

将近8千亿的碧桂园7千亿的恒大近6千亿的融创,3家占据2万亿市场。

如今前十榜单里,民营房企只剩碧桂园和龙湖两家,也并不安稳。

2Guo字号+极个别头部民企,将拥有绝对市场份额话语权和操盘权!

这个格局基本已经确定了,国内房地产的未来,就看这几位了。

——国家队:

保利华润中海,三足鼎立占绝对地位;

然后是绿城中国招商蛇口中国铁建越秀华发,紧随其后;

——混合制:

以万科为首,接下来会有更多混合所有制房企,也就是说虽然不算国央企,但国字背景渗透力在。

——少数民营房企标杆:

诸如龙湖滨江伟星大华建杭坤和等,

数量肯定要比之前少很多,总体质量肯定要比之前高的多,淘汰掉的就此别过,如果碧桂园能挺过来大概率也会在这个名单里,总之要走少而精路线。

32024年,楼市最大的风险,依旧是房企!

过去只是化债风险,现在是化债+经营风险。

为什么这么说?你看看每家的销售额总体盈亏就知道了。

2024年金地集团需要处理至少121亿元的公开债务,最近的一笔在1月13日,债券余额15亿元。

再以碧桂园为例,从去年到今年,碧桂园销售金额从4643亿掉到了2199.8亿元,同比降了52.6%。

销售业绩大滑坡,掉一大半的,可不止一两家。

你再看各个公司的财报,你会发现一个问题,现在有些房企每个月的销售回款,已经裹不住巨量支出了,撑起正常经营更难。

所以漫天的裁员降薪甚至直接砍掉分公司和业务线的,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