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由沈阳铁路局提供

  “郑工长,现在从阿尔山返程的旅客日益增多,咱们不光要把线路设备维护好,保证列车运行安全,还要把隧道大门周边的积雪清理干净,用咱们铁路人特有的方式欢送全国各地的旅客。”

  “韩主任,我们已经按照计划对所有的桥梁和隧道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目前,除了少数几个冻害点需要持续关注外,其他都状态良好。我们已经安排专人定时巡查这些关键区域,并做好了应急处理准备。”

<span class=新春走基层|坚守在春运幕后的阿尔山铁路人 ">

 阿尔山线路车间职工们整治设备冻害。曲晓曦 摄

  2月4日下午14时,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白城工务段阿尔山线路车间主任韩彪与索伦桥隧维修工区工长郑江涛进行着对话。

  “巍巍大兴安˙梦幻阿尔山”,每到春运时节,银装素裹的阿尔山吸引无数归家的游子收拾行囊“一路向北”,踏上回家的列车。

  然而,对于坚守在这里的铁路工人们来说,眼前的美景已然成为他们日常工作的壮丽背景。他们心中唯一的牵挂,便是保障列车运行的安全。在冬季,阿尔山的最低气温能达到零下40多度,这样的极端气候条件对铁路线路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低温使得线路易受冻害,隧道内壁也常出现结冰现象,这些都给列车运行带来了不小的隐患。

  为了保障列车的平稳安全运行,铁路职工们不畏严寒,坚守岗位,对线路进行定期的维修养护。他们冒着风雪,清理积雪和冰凌,确保铁路的畅通无阻。正是他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让回家的路变得更加安全温暖。

<span class=新春走基层|坚守在春运幕后的阿尔山铁路人 ">

  阿尔山线路车间职工们整治设备冻害。曲晓曦 摄

  14时30分,随着“天窗”作业命令的下达,阿尔山线路车间的7名职工在阿尔山站北岔区进行冻害整治作业。迅速行动,前往阿尔山站北岔区进行冻害整治作业。这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因为冻害对铁路线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构成了严重威胁。

  “就是这里”,在韩彪的指挥下,工友们有条不紊地按照作业标准进行作业。线路工韩博使用内燃扳手开始松卸扣件,“突突……”的声响在山间回荡异常响亮。线路工杨鑫宇用铁锹把轨枕下的积雪和石砟清理后,拎起液压起拨道器,“咔嚓”一声,起拨道器准确地直插轨底。紧接着,他晃动液压起拨道器摇杆,整个动作连贯一气呵成,钢轨被缓缓的撬动起来。一时间,内燃扳手的轰鸣声松卸扣件的哒哒声在铁道线上响起。

  “垫板更换时,一定要把歪斜的胶垫整正!”工长朱晨昊一边作业一边提醒身边的工友。

<span class=新春走基层|坚守在春运幕后的阿尔山铁路人 ">

  索伦桥隧维修工区清理隧道内冰溜冰包。唐明 摄

  远在10多公里外的南兴安隧道内,也同样有着这样的一伙儿工务人,在进行着另外一种不同的作业项目。

  白阿铁路南兴安隧道位于阿尔山市白狼镇西北10公里处,海拔1227米,全长3218.5米,是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最长的铁路隧道,也是火车通往阿尔山市的必经之路。由于受当时设计施工条件所限,隧道拱顶边墙有30余处漏水点,尽管隧道两侧安设了保温大门,每到冬季,漏水依然会在拱顶及隧道边墙结冰。因此,每到冬季,乌兰浩特桥隧车间索伦桥隧维修工区,每周都会申请3至4个“天窗”,进入隧道进行除冰作业。

<span class=新春走基层|坚守在春运幕后的阿尔山铁路人 ">

 阿尔山线路车间工长朱晨昊观察设备状态。唐明 摄

  工长郑江涛与其他3名工友在同一个“天窗”时间,准时进入隧道,他们在现场防护员的防护下,顺着头灯光束的指引,仔细查看洞壁上的积冰情况,然后挥舞手中的铁镐,将坚硬的冰块击碎。每敲击一下,四溅的冰屑都让人睁不开眼睛,打在脸上冰凉刺骨。

  在阿尔山的铁路维护工作中,隧道洞顶的除冰工作尤为重要。由于冬季气温极低,隧道内部易形成冰柱,这不仅影响隧道的结构安全,还可能对列车运行构成威胁。为此,铁路工人们采用了一种特制的铁铲,便于清除拱顶的冰柱。

  手拿冰铲的职工一路仰着头,看到大块的冰柱便使用铁铲将冰柱击落。拱顶除冰需要他们3个人轮流进行,一个“天窗”下来,融化的冰水与汗水便把衣衫浸透。待冰块被处理下来后,他们还要将散落在线路上的碎冰清理干净并运到隧道外。  

<span class=新春走基层|坚守在春运幕后的阿尔山铁路人 ">

 索伦桥隧维修工区清理隧道内冰溜冰包。唐明 摄

  15时30分,距离“天窗”作业结束还有30分钟,两伙作业人员开始迅速整理工具,准备下道和出隧道。16时,线路正点开通。

  正是这些铁路人,默默坚守在极寒之地,以朴实奉献抵御风雪肆虐。他们守护历经百年的白阿铁路,确保其安全运行。他们的坚守与担当,谱写了平凡而伟大的赞歌。幕后付出的他们,让春运之路更温暖顺畅。(郭香玉 李季春 王心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