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李岩

10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四川成都组织召开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郑备,四川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董卫民出席会议并讲话。

支持企业“挑大梁”!这场重要会议,透露新信号

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党中央日前定调的新政落地见效,会上透露了最新部署。

加大开放力度

会议透露,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将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向民营企业进一步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

实际上,中央层面日前已经就相关新政进行了部署。

政知君注意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构建开放型科研体系,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向民营企业进一步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

此次会议,国家发改委就相关新政进行了落地层面的细化:

在重大政策方面,加大重大科研仪器设施向企业开放力度,促进高校院所人才和科技成果向企业转移转化。

引导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开展高风险、高价值基础研究。

那么,“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具体指什么?中国政府网曾披露:

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主要包括政府预算资金投入建设和购置的用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的各类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单台套价值在50万元及以上的科学仪器设备。

这些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等,主要分布在高校、科研院所和部分企业的各类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析测试中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及大型科学设施中心等研究实验基地。

2015年,《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公开发布。《意见》指出,加快推进科研设施与仪器向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研发组织等社会用户开放,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部门分割、单位独占,充分释放服务潜能。

而今,这项举措的开放力度将迎来进一步提升。

再提“挑大梁”

最新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民营经济创造了约60%的国内生产总值和税收,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部分。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超过九成,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磅礴力量。民营经济吸纳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是我国社会就业特别是新增就业的主渠道。

支持企业“挑大梁”!这场重要会议,透露新信号

9月2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更好发挥带动和支柱作用。

经济大省也都是“工业大省”,工信部多次点名工业大省要“勇挑大梁”。而就科技创新,此次现场会上同样提到“挑大梁”:

推动重大创新项目组织方式改革,支持具有较强研发实力的企业“挑大梁”,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经过多年发展耕耘,现今我国民企不光体量大,科研能力同样雄厚,堪当“挑大梁”之任。

根据全国工商联统计,我国民营企业1000强2022年研发费用高达1.24万亿元,占全国企业研发经费支出的51.75%。从创新效益看,国家知识产权局《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我国民营企业2023年发明专利产业化平均收益金额相对更高,较其他内资企业高22.7%。

有报道评价称,“民营经济依托创新动力足、变革精神强、对市场敏感度高的优势和特征,大量布局在战略前沿新兴领域,是我国培育发展新动能、开辟新领域新赛道的主要力量。”

为何是成都?

此次会议全称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场会。

这次会议缘何在四川成都召开?

成都作为我国西南省份“重镇”,历来重视民营经济。

2021年,国家发改委就曾推广地方支持民企改革发展典型做法,将成都列为首批8个“民营经济示范城市”之一。近年来,成都市就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不断“加码”出台惠企新政。

数据显示,去年,成都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1.07万亿元,同比增5.5%;市场主体近377万户,居全国城市第二;两家本土民企进入世界500强榜单,6家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媒体评价称,广大优秀的民营企业是支撑成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成都同样给了民营企业广阔无垠的天空。

就此次现场会,成都市发改委发文介绍,会议选择在成都召开系以成都为观察蓝本。与会嘉宾组成调研团来到政府主导的综合性创新转化聚集区和本地科创企业深入调研,同样是此次会议的重要议程。

透过调研蓝本可以看到,成都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诸多探索与实践铺陈开来。例如,成都采取政府统购、企业申请、定向支持、事后兑付的方式向企业发放“科创券”“算力券”,支持企业使用科创、算力、低碳等资源服务。今年以来,成都已发放相关补贴资金18亿元。

截至目前,成都城市创新指数升至全球第23位,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3万家、5年增长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