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华博商业评论

<h1 class=中银基金固收权益冰火两重天">

今年以来,A股持续震荡,投资者避险情绪升温,收益相对稳健的债券基金受到了投资者的持续追捧。

从已披露2024年二季报的24只基金来看,无论是从份额规模还是净值,债券基金二季度的表现都明显优于主动权益类基金。

其中,中银基金表现较为突出,旗下中银纯债A在二季度取得了1.8%的收益率,超额收益达到0.74%,基金规模由一季度末的75亿元增至171亿元,增幅超过100%;作为中短债基金的代表,中银中短债A在二季度也取得了不错的回报,收益率达到1.48%,超额收益率为0.47%,基金总规模由一季度末的8.5亿元,增至二季度末的75亿元。

中银基金向来是公募圈的“固收大厂”之一,截至2024年6月30日,其管理总资产规模为5430.91亿元,其中债券基金规模2717.33亿元,货币基金规模为2376.98亿元,分别占总资产的50.03%和43.77%,两者合计占比近95%。

这也意味着,中银基金旗下权益类产品规模仅约5%左右,固收和权益失衡较为严重。天天基金网显示,目前中银基金旗下股票类产品规模仅为38.79亿元,混合类产品规模为282.29亿元,指数基金规模为240.91亿元。

中银基金是我国首批成立的银行系公募基金之一,背靠中国银行和贝莱德两大巨头。然而,长期以来实行重固收轻权益的策略,让中银基金错失了权益市场的大好机遇,这也导致其规模长期以来停滞不前。

尤其是2020年权益大年,中国公募基金规模从年初的14.19万亿元增长至年末19.82万亿元,不少公募基金在此期间实现了规模突破,甚至不乏规模翻倍的公司,然而中银基金却从行业第五名掉落至第13名。到2023年末公募基金总资产管理规模排名前二十的榜单之中,已经看不到中银基金的身影。

纵观近年来头部公募基金的发展路径,基金规模的突破越来越依爆款产品。然而长期以来对权益类产品的忽视,导致中银基金爆款难觅。相较于稳健型的债券基金,权益基金因其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更容易出现爆款。

中银基金旗下曾出现过几位权益大将,比如王伟王帅吴印等,但如今都已离任。其中王伟此前在中银基金担任权益投资部副总经理,高级副总裁(SVP),自2010年加入中银基金到今年2月份离职,已成为业内知名的权益老将之一,旗下产品中银智能制造曾获得上海证券报第十九届“金基金·股票型基金三年期奖”,中银稳健添利获得“金基金·债券基金七年期奖”。

不过2021年后,王伟在管的多只产品遭遇了惨烈的回撤,中银持续增长混合H亏损59.61%,中银成长优选股票C亏损47%。

在王伟之前,中银基金已有多位老将离去。公开信息显示,自去年1月至今,包括王伟在内,公司旗下离任基金经理数量多达6位。从任职年限来看,最长的王妍和陈学林在公司任职年限分别超过十年和接近十年。而王帅和吴印的任职年限也分别超过了八年和六年,连最短的陈鹄飞也超过三年。随着公司投资老将一再出走,中银基金权益投资更是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