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港股上市银行泸州银行发布“建议选举范静东先生为第八届董事会独立非执行董事建议核销部分不良资产及202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通告”。在通告中,泸州银行董事会同意按照财政部相关通知及相关规定,对该行的7笔不良资产进行核销,以有效盘活存量不良信贷资产,避免不良资产淤积。

根据通告披露,这7笔不良资产涉及的核销本金约为9.87亿元,表内利息收益约为1.43亿元,表外利息收益为4368万元,合计约11.74亿元。也就是说,泸州银行此次打算核销的不良资产接近12亿元。截至今年6月末,泸州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39%,较年初上升4bps。此时又突然提出要核销如此大额不良资产,侧面反映出泸州银行的资产质量似乎正处于下行趋势,让外界不得不担忧该行未来的平稳发展和业绩增长。

不良率回升,核销额接近存量不良余额

纵向对比,本次泸州银行拟核销金额,远高于往年各年的核销额。2021年-2023年,泸州银行分别核销了4.57亿元2.38亿元4.58亿元。此次一口气核销11.73亿元,已超过了过去3年总额。

从这7笔不良形成的时间来看,其中有6笔都形成于2015年-2022年期间,形成不良资产的主要原因是融资人及保证人未履行还款义务;还有一笔形成于1998年-1999年期间,主要原因是融资人重组后仍然有一部分没有清偿,所以在2015年3月被划分为不良资产。

由于这7笔不良资产的核销金额分别为7.12亿元2.73亿元1.19亿元3476万元1213.13万元1139.47万元1093.79万元,都超过了1000万元的内部授权范围,所以泸州银行董事会将在临时股东大会上一并提呈7项特别决议案,来审议及批准核销这7笔不良资产。

目前,泸州银行已经根据资产减值准备政策,对这7笔不良资产各自计提了5.39亿元1.14亿元1057万元1732万元1213.13万元524.26万元707.22万元的减值准备,合计约7.0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7笔资产都已早早划入不良,且泸州银行对此次核销的解释是“有效盘活存量不良信贷资产,释放一定信贷规模投放更多优质资产……避免不良率抬升”,说明这合计11.74亿元的不良资产,绝大部分都是信贷不良资产。

截至二季度末,泸州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13.84亿元,此时这一笔大额核销,相当于核销了该行大部分的不良贷款余额,一旦核销完成,在新生成不良较少或与上半年持平的情况下,最终年报呈现出的不良率应该会出现大幅下降,而泸州银行的表述却只是“避免不良率抬升”,换句话说,该行下半年或将产生较大规模的新生成贷款吗?这也不无可能。

近几年,泸州银行的不良率一直上下波动,并未形成稳定的下降趋势。今年上半年,该行不良率上升的同时,作为不良前瞻指标的关注类贷款余额也在增加。去年末,该行关注类贷款余额为11.81亿元,占总贷款的1.28%;截至6月末,关注类贷款余额就上升到13.53亿元,占比1.35%。东方金诚在对泸州银行的2024年主体信用评级中,就特别指出,该行前十大关注贷款余额占关注类贷款的比重较大,且房地产业与建筑业占比高,部分关注类贷款存在一定的下迁风险。

不仅关注类贷款中房地产业占比较高,房地产行业作为泸州银行的第三大贷款行业,在不良贷款中的占比也较高。今年上半年,该行的房地产业不良率大幅上升,从年初的4.84%上升到2季度末的6.71%,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该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压力。此情此景下,泸州银行加大核销力度处理积压已久的存量不良也不难理解。

对大额贷款高度依赖集中度较高或成主因

通知中,泸州银行还表示,已经对上述部分不良资产的相关人员进行了严肃问责,其余的不良资产,需待清收处置完毕后,再视损失情况并按照内部管理制度对相关人员进行问责,并未公开被问责人员的相关信息。

那泸州银行这几笔拟核销不良要问责的相关人员该是哪些呢?从金额来看,这7笔不良的核销金额最低的也有1093.79万元,其中还有三笔的核销金额都上亿元,最高的一笔高达7.12亿元。这也说明,泸州银行发生不良的这几笔贷款都是大额贷款,这恰与该行“贷款集中度高大额贷款多”的信贷发放特征不谋而合。

因为泸州银行的贷款投放主要集中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等行业,所以该行的信贷行业集中度较高;同时,因为该行的大额贷款占比多,所以客户集中度也较高。具体来看,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前三大贷款行业贷款余额占总贷款的66.32%;前十大贷款客户的贷款余额则高达104.61亿元,占该行资本净额的69.99%,其中有两位客户还是来自不良率飙升的房地产行业。

大额贷款虽然能有效推动资产规模扩张,但容易形成对单一借款人或某一特定行业的高度依赖,并且如果银行本身没有形成较强的大额贷款风险管控能力,一旦大额风险暴露,便会对银行本身的资产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泸州银行不管是行业集中度,还是大额贷款的占比都比较高,本次欲核销的贷款也都是大额贷款,也说明泸州银行在对大额贷款形成较强依赖的同时,并没有做足对应的信用风险管理。

按理说,这也算是高层管理在方向制定以及业务执行管理方面的失误,泸州银行的年报中虽然没有披露每年的追索扣回金额,但也表示设置了追索扣回相关机制。只不过,从泸州银行的薪酬变化来看,似乎这把火还未烧及管理层。

2023年泸州银行的人均员工成本相较于2022年有所下降,只有58.37万元。这里的人工成本包括职工薪酬社保住房公积金职工福利费等,对于人均员工成本的下降,泸州银行的解释是,该行的薪酬管理是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政策要求进行的,且与经营业绩挂钩,2023年该行进一步强化了成本控制,所以全行的人均员工成本下降了。

另一边,该行的董事长游江行长刘仕荣的薪酬都在去年有所增加,上升到178.1万元和170.8万元,与人均员工成本的下行形成鲜明对比,对此泸州银行的解释则是经营层的薪酬与经营业绩挂钩,董事长行长的薪酬增长也是按照薪酬考核办法执行的,外加以前年度的延期支付薪酬。其中,游江是2014年12月开始担任泸州银行董事长的,即本次六笔不良形成之前,迄今任职已近10年。

目前,泸州银行还有部分不良尚未清收处置完毕,待确定损失情况问责相关人员后,不知道泸州银行相关管理层人员的薪酬是否会受到影响。而此次核销过后,到今年年末,泸州银行的不良指标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我们将持续关注。